7.孔夫子不犯四种毛病

大家想一想,"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是怎样一种状态?泯然,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味道?其实,如果我们真正做到"莫逐有缘,勿住空忍",就能体会什么是"一种平怀",就能体会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道,说则容易做则难啊!大家都有胜负心、争胜心,特别是贪嗔痴慢束缚着我们时,要做到平常心很难。但是,只要能一念转动,把它看破、放下,说难也不难。话又说回来,这需要一个艰苦的修习过程。所以,虽说"至道无难",同时它也是最艰难的。

其实,我们经常处于"平怀"的状态,但自己不知道。我们也经常处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状态,但不能长久,就是把"我"放不下。不能放下的原因何在?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与天地万物是一体的;而一旦念头一动有一个"我"出现,就有分隔与区别了,就划出一条线分出主观、客观了。这个是我的,那个不是我的。是我的就对,不是我的就敌视。因"我"而有了"我的",于是,我的家庭、我的爱人、我的事业、我的荣誉,等等就出现了。"我的"就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有"我"就有"非我",有"我的"就有"非我的",它们之间有矛盾,相互排斥,于是烦恼就出现了。别人有钱、有车、有房子,而我一无所有,于是心里不平衡,抱怨命运不公平。女孩子看见别人长得比自己漂亮,嫉妒心就会跑出来。仔细想想,人们的喜怒哀乐,都是在日常的吃喝拉撒诸事当中引发出来的,就是在日常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中牵引出来的,也由此出演了人类社会几千年无尽的悲喜剧。

消除"我"与"非我"、"我的"与"非我的",消除主观与客观的界限,关键是把"我"放下,自然就没有人、我的界限了。《金刚经》中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才是真正的放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论语》中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是孔子提出的自己绝对不犯的四种毛病。毋意,不凭空臆测;毋必,不绝对肯定;毋固,不固执己见;毋我,不主观武断,不犯主观主义错误。如果能做到这四点,也就是"一种平怀"了。但一般人做不到,因为一般人的心态很俗气,过于狭隘自私。学佛的人还知道点厉害,有不对的做法或念头还知道提醒自己:我又在打妄想了。他还知道回转,而一般社会上的人就不知道。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弄出人命案的事件也不是没有,大家时不时会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报道。揣摩一下当事人的心理,他们当时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说得不好听一点,他们当时的心理与畜生道里的众生又有何区别?仔细观察体会,你会发现在我们人类社会中的现象,真正是六道俱足。

所以,我们要学会把自己放在"一种平怀"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泯然自尽"。结合前面所讲的,"泯然自尽"就是"一种平怀","一种平怀"就是"圆同太虚,无欠无余"。《信心铭》的文句是互通的,可以前文解后文,后文解前文。但关键之处,还是在善于把握文句的基础上,领会其意蕴,使其融会贯通于我们的心性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心领神会,心得体会。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