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行为”永远不可能真正满足个体,因为他害怕质疑或者解析——所以他没法消化,吸收不到任何营养。就像张女士,不管听了多少,那些指导其实根本没有输送营养给她,让她有力量进入她的心灵。
其实,指导者所提供的支持和理论,是用于我们“穿越”和“重塑自我”所必需的态度以及理念,对于心灵成长相当于心理食物。这些支持和理论,只有被我们当作真正的食物一般分解,而后再度组合,予以吸收、消化,才能进入我们的内部,才能提供我们心灵成长所必需的能量。而心灵成长必须是在创造性且动态地不断变化之下,才能发生。
变化,不会自然而然地出现,总需要新的支持、新的推动,才有可能。但新的支持和推动,必须被解析后才能吸收和消化,并且成为导致“自觉改变”的支持性力量。所以,为了成长,我们只能主动接近我们所需要的新鲜事物,加以掌握和解析,使它们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退行性行为”会让你在接触新鲜事物时,让支持力量的品质降低,变成指导者的“一言堂”或者“满堂灌”,而你真实的内心也得不到任何营养。寻求支持或者接受咨询对你而言,也就是例行公事而已。
攻击性需求
更糟糕的是,“退行性行为”还会让个体“使用牙齿破坏食物”的需求变成一种攻击性。个体会时刻等待着机会“破坏食物”,表现出来就是攻击性。
这种攻击性需求,如果不是投射到他人身上,想像别人对自己有攻击性;就会以解离(dissociate)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挑起争端或者自虐。
前述案例中的张女士虽然温柔顺从,依赖心重,然而却是一个考试狂(解离—自虐)。另外,她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投射—想像),所以大龄未婚,对婚姻一事“听天由命看缘分”,消极逃避。她对婚姻的态度,自然令本人烦恼、家人担心,这也正是她从我这里寻求支持的原因。但她表面的一味点头,对于改变她对婚姻的态度并无实质性的帮助。
奇妙的是,在《易经》第二十一卦《火雷噬嗑》中,我们的先人早在几千年前就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噬嗑卦》中说:“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大意是说,就像吃东西必须先咬碎了才能吞下去一样,事情也是在排除了阻碍以后才亨通顺达的。按照《易经》的这一看法,阻碍本身是自然而合理的存在——只有平静地接受阻碍,人生的不顺才会过去,就像吃东西必须先咬碎了才能吞下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