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一针缓解颈椎劳损

有些患者私底下形容我是头上插着两根天线的医生,因为我不但帮人家针灸,也常常在自己头上插针,有时甚至留针两三天,看起来就好像带着天线的机器人一样。

由于长久以来,每天都低头看书、写字、打电脑,以致脖子、后脑部酸痛或胀痛,必须赶快吃一颗阿斯匹林或止痛剂才能好转。后来发现吃药的效果不理想,不知何时又在经常疼痛的后脑枕部两侧,出现两个很硬的突起物,起先以为是头枕部变形,仔细检查才知道是后枕部肌肉长期紧张、收缩,而形成了小突起。于是改用针灸阿是穴(直接针在压痛点上)及其他辅助穴位,再配合生物频率电磁场治疗,大约十分钟即可好转,而且可以维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不再发作。不过只要看书或打电脑的时间太长,还是会再发作。有时工作忙碌,没有时间好好治疗,干脆在风池穴或后脑部中间的"风府穴"扎针后,留针二至三天,看诊、走路与睡觉时都不拔出,才会让人以为我的头上装了天线。由于针灸的方向与后脑枕部平行,所以不会碰到枕头,睡觉也没有影响。几次之后,两颗相当硬的突起就慢慢消失了。

这种因为长期低头、过劳引起的头、颈部酸痛现象,就是所谓的颈椎劳损,此为长时间坐着工作者的文明病,相当普遍,本来好发于五十岁以上的上班族,自从电脑、网站流行之后,患者的年龄层已经逐渐下降。许多学生由于日夜上网聊天,缺乏适当活动,甚至出现电脑综合症,颈、背酸痛的情况比我还严重。此时不管按摩、推拿或服用止痛剂,都只有短暂效果,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暂时不做低头的工作,或者每工作半小时就起来活动五分钟。不过这只是理论而已,实际上不太可能做到。

根据观察及自我体验,之所以造成颈椎劳损,主要是从后枕部到肩颈处长期固定在一个弯曲位置,等于用颈椎和两侧肌肉悬挂着相当重的脑袋瓜,打个比方,即使使用粗大弹簧支撑(就好像玩具的颈部弹簧一样),久了也会弹性疲乏。结果因为颈部肌肉长期紧张、僵硬,而影响到颈部动脉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导致脑部供血不良、脑细胞缺氧,因而出现失眠、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视力减弱、耳鸣、头晕脑胀等电脑综合症。常见的治疗方式不外止痛或使用肌肉松弛剂,但最重要的还是不要坐太久,最好常常变动姿势、活动颈部,但这些都只有短暂效果。依我的经验,最有效的还是针灸,亦即针后枕部中间的最高酸痛点后顶穴或强间穴,直接扎在头皮下,向下顺着后脑弧度,最后透针并且留针二至三天。通常只要一针,在一天之内就可以消除头、颈部至肩、背部的酸痛。

头部一针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后脑部的中央线隶属于督脉,针灸之后可以调节经络,放松僵硬的肌肉及筋骨,因而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态,从而消除电脑综合症。

预防之道,其一为升高桌面,而且向内倾斜二十五度至四十五度;工作中必须长期低头工作者,最好把椅子放低,而且稍微向后倾斜,也就是颈部有东西支撑着的半仰卧姿势,这样就可以很舒服地长期工作、看书、打电脑了。如果实际上无法完全做到,或已经出现颈椎劳损现象,那就只好在头部针灸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