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随波逐浪

当然,在云门大师的这三句中,还有三层意义,涵盖乾坤,显示自受用;随波逐浪,显示他受用;只有截断众流,才是接引学人的舟桥。但又应看到,有时这三句都可作为接人的舟桥,因为所谓三句,原本为一句。云门大师是怎样演示这神妙三句的呢?先看看云门大师的这一段开示:

师示众云:“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万缘,作么生承当?”众无对。师云:“一镞破三关。”

就是因为云门大师的这段法语,德山缘密禅师从中得到启示,并体悟到其中的三句妙义。铢是古代中国最小的重量单位,仅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目机铢两是明察秋毫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云门大师这里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心,既涵盖乾坤,又能明察秋毫,又不涉于万缘。用经教的话说,就是一切智和一切智智的体用不二。但僧众们都不明白其中之义,云门大师只好代他们回答:“一镞破三关。”这原是见道之人对体相用三即一,一即三的体悟,也是云门大师对前面问话的概括。后代禅师把它引申为“破初参,透重关,砸牢关”也是恰如其分。因为真正的彻悟,是没有三关的;虽没有三关,却又三关历然。在这里,涵盖乾坤自不用说;目机铢两就是随波逐浪,风光分明;不涉万缘自然是截断众流的境界;而一镞破三关,则更是点明了一句中具三句的秘奥。下面试举几例:

僧问:“不起一念,有过无过?”师云:“须弥山。”

问:“如何是尘尘三昧?”师云:“钵里饭,桶里水。”

问:“一言道尽时如何?”师云:“裂破。”

问:“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师云:“胡饼。”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面南看北斗。”

问:“如何是佛?”师云:“干屎橛。”

云门大师这样的应对机语,能表现出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这三层玄妙的境界和功用吗?当然能,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云门大师面对的是那些苦参苦修的禅僧,这在他们各个所提的问题中,就可以看到其中的火候。云门大师因病施药,这“一句中具三句”的功用就显露无遗了。如“不起一念,有过无过”,这是修定禅师的疑问,他修定有得,故能不起一念,但心里又不踏实,大概还未做到“定慧等持”吧,也可能想到六祖大师批评卧轮禅师“能断百思想”的那首偈子吧。针对他的提问,云门大师只回答了三个字“须弥山”。须弥山是娑婆世界中最高大的山,云门大师这样回答,当作何领会?那僧怀着有过无过的疑团来,还能自称“不起一念”吗?其过可以说大如须弥山。但须弥山这三字并不等于批评,其中有杀有活,有纵有夺,就得看那僧自己当下的感受了。须弥山可以说是涵盖乾坤般的巨大,也可以在当下截断那僧意识之流,也可因之而随波逐浪,这里旁人的任何诠解都是错误的,只有当事人心里才明白。

“如何是佛法大意?”仍然是禅僧(而非义学僧)对禅法的请益。而“面南看北斗”看似答非所问,但却答在问处。释迦佛说过:“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成法。”这对修行多年的僧人应是坚定不移的理念,并在修行中加以确立。北斗应向北看,看到的是有相。而面南去看,看到的是无相。许多学佛的人都是在有相和著相中修行,参禅的也多著相而参,不知道离心意识去参。“面南看北斗”可以说是极好的讽喻。当事者自会感受到截断众流的力量,回过头来,又会品味到涵盖乾坤和随波逐浪的滋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