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西部方向

全球地缘政治重心的东移,显示出中国作为一个地缘政治棋手的崛起。在新的大棋局中,中亚这一传统地缘重心对于中国的意义,固然要弱于东南海域,但是,该地区并不因此而失去价值,它为即将到来的东部核心区的突破,创造了基础条件。没有这一基地,中国事实上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政治支持去解决东部的挑战。上海合作组织所承担的职能,在这一分析下,就清晰地浮现出来了。其所覆盖的区域,构成了中国国运兴衰的基础。谋求基础的稳定,是中国战略谋划的底线。中国在该地区、该组织中推行的政策、目标,显然并不局限于本地区和本组织,而有着更为远大的构想。中国在中亚的博弈,与东亚紧密地联系着,并有力地规定着这一地区博弈的结果。

中国中亚战略的最基本框架是1996年成立的“上海五国”。在该组织成立5周年的2001年,“上海五国”扩展为“上海合作组织”。到2005年上海五国成立10周年时,又进一步吸纳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三个国家为观察员,加上2004年成为该组织观察员的蒙古国,该组织已经拥有10个成员和准成员。经过几次扩容之后,该组织覆盖的地理区域延伸到中东和印度次大陆,形成了与北约遥遥相对的局面。扩容使上海合作组织成为欧亚大陆地理空间中最大的组织。10国面积共约3700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总面积的74%;人口约2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0%。

上海合作组织一再扩容本身就说明了该组织富有弹性,充满活力。

上海合作组织之所以充满活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开放的地区主义”。

不少观察家指出,随着印度、伊朗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一个中国、俄罗斯、印度、伊朗同盟雏形浮现出来了。对于西方,这是一个预兆不祥的噩梦。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要组成这样的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就是最好的工具。

不过,要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组成这样的联盟,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其中最大的制约,来自于俄罗斯。

俄罗斯是上海合作组织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但是,俄罗斯与该组织的关系,同中国与该组织的关系,是很不同的。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有自己的一套组织体系,最主要的是独联体。由于独联体内部一直存在着分离的压力,比如“古阿姆”集团就试图从独联体中独立出来,因此俄罗斯对在该区域活动的其他组织,一直心怀戒惧,时刻提防。在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上,俄罗斯也存在着类似的担忧。首先,如何处理在前苏联政治经济空间中其他大国的进入问题?除去中国和新加入的准成员,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都是独联体国家。虽然俄罗斯在稳定中亚形势方面,与其他大国存有共识,但面对这些大国的进入,俄罗斯不能不抱有戒心。美国著名的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对于俄罗斯对其他势力进入中亚曾经有过出色的分析。他认为,俄罗斯把石油管道看作是像铁路等交通网络一样,对于俄罗斯确保对该地区的控制有重要作用。对石油管道的竞争实际上是“竞争能否进入该地区”,在苏联解体之前,进入该地区的途径完全由莫斯科所垄断,所有的铁路运输,油气管道,甚至航空运输都得经过莫斯科这个中心来运营。俄罗斯政治精英希望这种状况继续下去。

俄罗斯面临的第二个担忧是如何平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客观地说,中国的发展模式对于中亚国家是有吸引力的。就目前而论,这构成了中国的软力量。同时,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对于中亚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俄罗斯如何处理来自中国的“吸引力”?这个问题已经摆在了俄罗斯人的面前。

面对这样的形势,俄罗斯对该组织持什么态度,就值得注意。俄罗斯不可能把自己的战略目标都装进这个组织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或许更趋于想办法平衡与中国的关系。除了在该组织内部采取措施之外,俄罗斯也许会加快解决与日本紧张关系的步伐。比如,俄罗斯驻日大使曾建议俄日共同治理“北方四岛”,就是一个值得中国注意的信号。在这样的约束下,上海合作组织不可能转变为一个陆上战略同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