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元之二

次元不能因量变而引起质变的特性。就我所知,次元有两个基本特性与学佛人的知见发生密切关系,那就是次元不能因量变而引起质变的特性及次元因素不能分割的整体性,现分述如下。

在数学上,“点”的定义是只有位置,没有大小,属于零次元。“线”的定义是只有长度,没有粗细,属于一次元。“面”的定义是只有长宽,没有厚薄,属于二次元。“体”或“立体”大家都知道,它具有长、宽、高,属于三次元。

一条一次元的线段,不论长短,都包含了无限量的点。一个二次元的面,不论大小,都包含了无限量的线。一个三次元的立体,不论宽厚,都包含了无限量的面。但是,无限量的点却无法联结成线。因为点没大小,没大小的东西,不论多少,连在一起还是没有大小,不能产生长度。同理,线与面,面与体,都是如此。倒过来说,一尺的线段,日取其半,在理论上,就算宇宙已经老死,还是不能使它变成没有长度的点。同理,面之于线,体之于面,也是如此。

这个特性在这里的意义是:如果我们想要下工夫去超越现在生存的次元界,就不能走“聚量”的路子。在学佛路上,最容易聚量的东西就是佛学中几乎没有止境的知识。换句话说,在学佛的路上,由于“人生苦短”,应把时间重点放在实修上。佛海既是无涯,只能择其要者而学之。否则,庄子就曾说过“殆矣”!理由很简单,因为即使是重要知识,也只能算是超越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知识犹之乎“点”,再怎么聚量,也不会成为“线”的。

相信已经有人注意到,佛灭度后的前五百年间,或者由于当时印度在文字运用上还不发达,僧侣们多把精力用在实修之上。那段期间真是人才辈出,证四果的“声闻”、“缘觉”为数众多。而佛灭五百年后,佛法传入了中国,由于中国文字的普及,研究佛法之风大盛。结果研究的知识分子愈多,真正能超越的人反而愈少。两千年来,除了百十来个大师级的人物外,在佛法的四禅八定的修程上,证得四禅、三禅甚至二禅的人几乎都快变得听不到了,实在可叹。佛法是大菩萨们不得已,用我们低次元的符号写出来的文字相,并非高次元的实相。文字于佛法的作用,譬如指月之手,譬如过渡之舟。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因指而得月,因舟而过渡。如果我们不知得月,而努力于端详指月之手,不知用心于实质的过渡,而花大量时间、精力去研究舟身的结构和过渡的原理,这就等于烹沙不能成饭,说食不能成饱。低次元的知识“聚量”,实在不能质变成高次元之故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