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只要我们肯付出,终究会得到应有的回报,不必计较会等待多久,不必计较付出了多少。人生不是算术习题,很多时候,一加一的总和经常超过了二!
荷兰的一个小渔村里,曾经有位勇敢的少年以实际行动,让全世界的人们懂得了什么叫做“无私奉献的回报”。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巨浪击翻了一只渔船,船员的性命危在旦夕。
他们发出了求救信号,而救援队的队长正巧在岸边,听见了警报声,便急忙召集救援员,立即乘着救援艇冲入海浪中。
当时,忧心忡忡的村民全部站在海边祈祷,每个人都举着一盏提灯,以便照亮救援队回家的路。
一个小时之后,救援艇冲破了迷雾,向岸边驶近,村民欢声雷动,喜出望外。当他们精疲力竭地跑到海滩时,却听见队长说:“因为救援艇的容量有限,无法搭载所有遇难的人,无奈只得留下其中的一个人。”
原本欢欣鼓舞的人们,听见还有人危在旦夕,立刻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情绪再次陷入不安与慌乱中。
此刻,来不及停下喘息的队长开始组织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准备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16岁的比尔立即上前报名,然而,他的母亲听到后,急忙抓住他的手,阻拦说:“比尔,你不要去啊!10年前,你的父亲在海难中丧生,而3个星期前,你的哥哥汉斯出海,到现在也音讯皆无啊!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你千万不要去!”
看着母亲,比尔心头一酸,却仍然强忍着心疼,坚定地对母亲说:“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么样呢?妈妈,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责任,只要还有人需要帮助,我们就应当竭尽全力地救助他。”
比尔紧紧地拥吻了一下母亲,然后义无反顾地登上救援艇,和其他救援员一起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中。
一小时过去了,虽然仅有一个小时,但是对忧心忡忡的比尔母亲来说,却是无比漫长的煎熬。
突然,救援艇冲破了层层浓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大家还看见比尔站在船头,朝着岸边眺望,岸边的众人不禁向比尔高喊:“比尔,你们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
远远的,比尔开心地朝人群挥着手,大声喊道:“我们找到他了,他就是我的哥哥汉斯啊!”
16岁的比尔秉持着那份“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和一份对生命的爱与热情,让我们看见最灿烂的人性之光。特别是在母亲的哀求声中,他仍然坚持前往救援的决心,最后救回来的人竟是他的哥哥,真让人备感欣慰。现实生活中的人,对于有利于个人的事,总是锱铢必较,精打细算,而对于有益于公众的事,多半却避之犹恐不及,这和比尔的英勇行为两相对照,实在太过于自私渺小了!
常听到有人埋怨工资待遇低,每当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就不禁会想:他为公司付出了多少?为公司作出过多大贡献?人不能一味想着别人对自己有多少回报,首先我们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
有人始终相信: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付出了,生活终究会回报给你。可是,为什么经常会有人觉得自己的付出未得到相应回报呢?其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我们对回报的期待太迫切。回报有时是长期的,这就好像家长在教育上为自己的子女投资,这种投资的回报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平时,我们的所有付出就等于一种投资,金钱、时间、精力的投资。许多人从一个普通的员工成长为著名企业家,他们的成功与付出是分不开的,而且无一不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拼搏。试想,如果工作了几年就开始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而放弃努力,他们哪会有今后的辉煌与成就?
其二,期望太高。我们做事时往往会有所期许,可现实给你的往往不是你所期望的,因此我们便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付出不等于回报。其实,不是回报得不够,而是我们的期待太多。有些时候我们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不要一心想着能得到多少回报,那样只会让自己不断变得势利,永远生活在失落的阴影之下。我们需要的是不求回报的踏实态度,这样才能永远生活在满足与快乐当中。
其三,回报的方式与我们所期待的有差异。我们做事,成功了,自当有一份成功的喜悦。即使失败,也能从中获取教训,甚至会有更大的收获, “吃一堑,长一智”便是这个道理,在失败中得到一份智慧也是一种收获。
很多时候,不在于发生了什么事,而在于你怎么想,遇见问题换个角度去看,效果就会不一样。就像一个普通工人,新手时得到的工资可能很少,但是,他的技艺却在日益精湛、经验与日俱增。这种经验的获得远远高于金钱的价值,因为它们不仅可以在将来带来更多的收入,而且可以为他赢得更多的尊重和更高的地位。
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付出,生活也一定会回报给你,换个角度看问题,用开阔的视野看待人生,你会发现每一份付出其实都有回报!
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回报,就必须先对别人付出。无私的奉献会让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即使失败,也能从中获取教训,在失败中赢得一份智慧也是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