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吃酒规矩多:袍哥开年会

晚清、民国时期,袍哥与青帮、洪门被称为中国三大帮派。其中袍哥比较特殊,主要集中在西南一带,特别是四川地区。

袍哥一说来源于《诗经·秦风》中的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另一说是在《三国演义》故事里,关羽被迫投降曹操后,不接受曹操的重赏,只收了一件锦袍,但穿的时候却把刘备送给他的旧袍子穿在外面,以示不忘结义大哥的恩义。据此,袍哥组织最早又叫“汉留”。

最初,袍哥的起源、发展与洪门一样,也是出于“反清复明”的政治需求,后来规模和影响力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一个有很大影响力的帮会组织。

袍哥组织内每年的节日比较特别,他们最讲究的是过“中元节”,也就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俗称“鬼节”、“亡人节”。每年的这个时候,袍哥成员都要身着素服,恭恭敬敬地到“堂口”集合,先祭拜关公,祈求神灵护佑,来年风调雨顺,然后是集体会餐。

整个过程中,会众必须要保持肃穆安静,不能吹口哨、哼小调、打闹、讲黄段子,期间也不能赌钱、烧大烟、嫖妓,更不能放响屁、打饱嗝等,以示对逝者的尊重。

中元节的这顿午饭是素食,食材从简。尤其不能吃葱、蒜、姜等有气味的食品——这些在北方道家认为也属于荤食。摆盘的时候,菜数必须是单数,以喻示“祸事单行”。用餐时,还要给逝者专门摆上空桌子,供以饭菜和酒食。

开饭前,帮会中的“值年大爷”(相当于轮值主席)用食指向空中弹三下,以示敬苍天;再将酒水以弧线形倒在地上,以示敬大地。二者合起来即意味着祈求天、地、人和谐共处,平安幸福。

每年的腊月二十六或二十八是袍哥组织既定的“团年会”,一般在上午举行。这一年一度的年会,其实是在有意的向社会展示其团结、和睦、欣欣向荣。这一天,“码头上”(对袍哥组织的一般民间称呼)要大办宴席,帮会中的成员如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全部出席。

这一天,会众早早架起灶台和蒸笼,用炸、蒸、煮、熘等传统手法烹饪地道的川菜,按八大碗、八大盘、八小碗、八小盘的方式布菜,力求丰盛,让兄弟们过足肉瘾和酒瘾。而且,这一天也特别讲求一团和气,讲究感情。“舵把子”(又称舵爷)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衫套马褂,脚蹬千层底缎面鞋,头发梳得溜光水滑、一丝不苟。

大家聚齐后,舵把子要先总结一年大事,表扬“操眼”的(四川方言,意为表现得好的),尽说好话,绝口不谈丑事,感谢兄弟,祝福长寿的长辈,同时再申明帮规。讲话完毕后,要燃放鞭炮,然后开始入席。

入席的时候有严格的次序。首先是舵把子、值年大爷、管事等在正堂屋内入座,然后依次按级别入座。这里,我要简要介绍一下袍哥组织的内部组织层级:一般分为五个层级,即头排大哥(舵把子)、闲位大哥、三排(又称三哥、钱粮)、五排、六排。排行中无“二、四、七、八、九”,因为“二”是关羽的排行;“四”是桃园结义中如有赵子龙则为四弟,故虚此席;“七”据说是叛徒的代码,比如《隋唐演义》中瓦岗寨结义兄弟中的罗成,就是排行第七;“八、九”不用则是犯了《杨家将》中八姐九妹的讳。

除了正堂屋舵把子和众位大爷主桌用小酒杯外,其余酒席上都是共用一个大碗盛酒,倒上“烧二哥”酒,大家轮流喝,俗称“转转酒”,现在在四川的彝族地区还流行这种喝法。这种喝酒方法是,能喝的就大口喝,不能喝的就小口抿,不喝酒的表示一下即可,一般不强要人喝酒。

吃菜的时候,要看每一个桌上的尊者动作。尊者不动筷子,则众人不能动;尊者夹那一道菜,则众人要跟着夹那一道菜;尊者说笑话,众人要跟着一起打哈哈。一般是一口酒一口菜,不能自己随便夹菜。

酒过三巡后,舵把子和各位大爷开始挨桌敬酒,先从尊者开始,然后再让每个兄弟实实在在“扯一口“。然后,鼓励大家“吃安逸喝把实”。

其后,每桌要在尊者的带领下,派出代表去主桌回敬舵把子和众位大爷。敬酒的时候,大碗一定要比众位大爷的酒杯低——这个规矩现在已经是酒桌上通用了。

回敬完众位大爷后,尊者开始回敬自己桌上的众位兄弟。之后,尊者发话,大家可以自由“勾兑了”,此时胡吃海喝,猜拳,乱说话不再有禁忌。最后是醉倒一片了事。

虽然是袍哥,但总还有不喝酒的人。这些人自己单独凑成一桌吃饭,没有酒,就敬饭。

与敬酒时的明着敬不同,敬饭是“暗敬”。酒是“恭敬”,饭则是“强敬”。稍不注意,一大块米饭和肉菜就会扣到你的饭碗里,必须吃完,不能浪费。现在西南地区开酒席,还保留有这些规矩,这种种讲究甚至影响到更为广大的地区。

除了中元节和“团年会”,袍哥每年还有几次重点集会,比较隆重的还有农历五月十三的“单刀会”,相传是三国时关羽单刀赴会的日子。这一天,袍哥堂口张灯结彩,大排香案,欢宴会众,广纳宾朋。实际上,这也是袍哥组织吸收新成员的仪式,由引荐人代领,参见恩拜四兄(恩兄、承兄、保举、引进),接受“栽培”,确定“排行”,然后才成为正式的袍哥。

其他袍哥活动,比如“春台酒”、“谈判”等都照例离不开酒席和宴会,有很多细节上的讲究,很多已经深深融入到西南地区的饮食文化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