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浮云 献给母亲(10)

3月20日谈判开始。老人真的累了,累得只想把停战协 定、讲和条约速速签了,早日返回熟悉的京城。他压根儿没想 要拍案怒斥对方所提之几近生吞活剥的不合理条约,或趁自己 于3月24日遇歹徒行剌受伤、惊动天皇一事兴风作浪以扭转颓 势,或不惜要胁在谈判桌前效其人之道切腹溅血以保全老臣谋 国之凛凛气节……。七十多岁老人家不做这些"血气方刚"的 事,他要以大局为重,唯社稷是念,要为大清国祚、黎民百姓 珍爱自己的宝贵性命,故不会以身相殉!

正当两国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等在春帆楼议和期间, 日军的南征策略亦如火如荼开展,视谈判、议约为武力豪夺后 之文书认定而已。常备舰队已悄悄南下,由比志岛义辉率领的 "比志岛混成支队"于3月23日在澎湖"里正角"登陆,次日 击破"拱北炮台"防线占领马公城,澎湖这个极具战略价值的

小岛纳入日军手中。几日后的4月27日,一份名为"台湾实测 地图"的印刷品在日本内地广泛发行,图中钜细靡遗地标示台 湾本岛各城镇港口、山川湖泊、铁道马路、堡垒炮台的位置, 足以供官兵们卧游;此图更标明从日本各主要海港至台湾各港 口的距离,如横滨距基隆港一千三百八十一海里,马关至基隆 港则只有七百九十一海里……,这些"休闲读物"改变了日本 军人的世界观与航海兴趣。当住在贡寮或枋寮的村民睡在床上 鼾声大作时,同一夜、另一岛国上,高阶将官摊开台湾地图正 在计算潮汐、寻找贡寮或枋寮的最佳登陆点。他们对台湾爱不 释手。

所以,想象春帆楼庭院里的樱花一夜间盛开,率领大清国 谈判团的老头子却一日比一日佝偻。想象台湾岛上人民一早起 来喝粥喂牛准备下田干活,儿童在田间奔跑、呼唤友伴名字, 而在春帆楼会议室内,依然是那把红底盘凤纹椅面、自椅脚至 扶手为靛蓝底绘一株金色菩提叶的高背座椅,4月17日最后一 次签约日,当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 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一落座,想象那绷得饱饱 的红布椅面喷溅鲜血。

那注定是,台湾人民的血。

2 澳底登陆

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那么多官绅贤达、志士菁英勇敢 地站出来,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地要"与台湾共存亡"。这是 历史上第一次,"生命共同体"的意识在台湾岛内成形。

《马关条约》"割台"条款传至台湾,"台人骤闻之,若 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 日,哭声达于四野。"官绅纷纷提出联名上书,严正抗议;台 湾最高行政长官台湾巡抚唐景崧,亦数度电奏清廷台湾绅民强 烈反对割台之意志,北京当局的覆电令人心寒齿冷,大意是: "割台系万不得已之举,台湾虽重,比之京师则台湾为轻。倘 敌人乘胜直攻大沽,则京师危在旦夕。又台湾孤悬海外,终久 不能据守。"这番话无非又是"以大局为重"逻辑下之必然结 论。言下之意,台湾绅民若再愤愤然扰攘不休,不懂得体谅朝 廷之艰难、无奈、权衡轻重,则显得无理取闹了!割台已成事 实,北京总理衙门的指示十分清楚:"交割台湾,限两月,余 限二十日。百姓愿内渡者,听;两年内,不内渡者作为日本 人,改衣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