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浪子献给先祖(6)

去不成长教,也好。或许这是冥冥之中的旨意,怕我去了 那里,不知该心疼那块土地还是庆幸自己生于海岛?心情若变 得沉重,就不是祖宗疼儿孙的意思了。

4 入台开基祖

南靖县民自何时起向台湾移民?至今不可查考。据林嘉 书先生汇整南靖五十三姓谱牒文献撰成《南靖与台湾》书中所 载,明代起各姓族谱即常见若干祖先去向不明或无考情况,研 判当中应有迁往台湾者。据文献统计,南靖县民在明代(1644 年以前)迁台的有一百四十八人左右,主要集中于萧、黄、 庄、简、吴、张、刘、沈、林、赖等姓。例如:

1500年之前,奎洋下峰林氏二世三兄弟迁台。

1500年左右,龙山吴氏六世迁台。

1566年之前,奎洋庄氏九世迁台。

1572年前,和溪徐氏八世、梅林简氏迁台。

一百四十八位移民不能算多,与日后铺天盖地的移民潮 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罢,然而却是有趣的少数。证诸历史: 1621年,海盗颜思齐率其党人入台,安营扎寨,据此纵横东南 海域。1622至1625年间,海商李旦积极鼓励福建漳、泉两府百 姓来台垦荒。1628年左右,海疆枭雄郑芝龙"贵震于七闽",

逢福建连年灾荒,巡抚熊文灿无策,求谋于郑芝龙;郑乃招募 饥民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以海舶载至台湾,令 其开垦荒土为田。又,荷兰人自1624年占据台湾后,或透过 李旦、郑芝龙管道,或自行招募农耕技术优于原住民的汉人来 台劈辟草莱,种植稻米、蔗田。这些在清朝以前的入台移垦记 录已经够早了,可是与南靖一百四十八名壮丁相比,至少晚了 一百多年。既然族谱上明明白白写着先祖跨海步迹,推算自 十六世纪起,"Taywan"(原住民语,汉人音译"大员"、 "台员"、"大湾"、"台湾"等)已渐渐成为南靖县民唇齿 间的一片浮云,每当夜来因饥肠辘辘而辗转反侧,听闻幼婴、 稚子哭饿时,每一户屋檐下,愁苦男人的心中共同浮起"大员 梦土"那遍野稻粮的黄金印象;既然活着等死,不如赴死,说 不定反而存活。

一批批浪子就这么出发了,告别干枯的土地,飘洋过海, 为了寻粮,为了亲自学写一个"活"字。

若继续待在南靖,真的活不下去吗?据方志、史料所载, 明末及清代南靖,乃是天灾与兵匪纠缠之地:

清顺治五年(1648),饥……。

七年,饥。十二月,地大震。

十一年、十二年,俱饥。

康熙四十年(1701)、四十一年,连岁大旱。

四十九年,大旱,饥。

五十二年,大水,田庐淹损甚多。

雍正二年(1724),大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