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丛林里的

丛林里的"丢人"事件

在丛林里穿行不像在"文明"地区,这里没有地图,对环境不熟悉的话,很可能迷路。森林里充满危险,所以每次有人走丢,在努里格工作的人员都会全体出动寻找。

吉哈是卡宴大学地理系的教授,我跟这位先生从未见过面,但一进入生态站,写着吉哈字样同时标有箭头的塑料彩条宛若联合国的旗帜一样挂在森林的各个角落。

原来,就在我进入生态站的十几天前,这位教授在努里格森林失踪了。生态站的人找了一天一夜,没有结果,只好通过无线电向卡宴警察局报告。警察局同军方联系,军方派了20多名宪兵乘军用直升机进生态站搜索。结果,找了两天两夜,还是杳无音讯。第4天早晨,从他的家里传来消息:吉哈到家了。

后来,吉哈教授写了一份30多页的报告,记述自己走失的经过,以及在丛林里3个昼夜的漂泊生活。他是一位观光客,由于直升机有空位置,便随同在生态站工作的朋友前来努里格。

早晨,他跟随朋友一同到森林里工作,中午吃完野餐,他想回大本营睡会儿午觉,并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完全记住了来路,拒绝对方送他回营地。他按照来路往回走,可能是在一个三岔路口选错了方向,走了近一个小时还没到大本营。根据行走的时间,他断定自己走错路了。

本想顺着来路走回去,但职业家的自信让他决定抄一条他自以为是的近路兜回去。结果,走来走去,三四个小时过去,他彻底糊涂了,搞不清自己究竟在哪儿。于是,他就地停下来,等待生态站的人来寻找自己。

确实,这是在森林里迷失方向后的最佳选择。可惜,他没等一会儿就失去了耐性,或许是觉得一个地理学教授被人找回去没面子,便决定沿着溪流向下走。倒也不愧是个有学问的人,他这样分析:所有的溪流都要向下流,最终汇合到法属圭亚那最大的普瓦河;沿着溪流一直向下走,到了普瓦河之后顺河漂下去,便会到达河边的村庄。于是,他这样想,也就这样付诸行动了。

当天下午剩余的时间里,他沿着溪流向下走,见到能吃的野果便摘下来充饥。第一个夜晚是在一棵躺倒的粗树干上度过的。一夜的蚊叮虫咬自不待言,幸亏没有美洲豹前来觅食,也没遭到吸血蝙蝠的袭击。

次日早晨继续向下走,未及中午便到了普瓦河上游。将衣服卷在一起缠在身上,他干净利落地跳下了河。在河里漂游了一整天,他在一块大石头上度过了第二个夜晚。第三天继续漂游,游着游着,遇见一个巴西人驾驶摩托艇经过。搭了个便乘,他与巴西人一起在船上度过了第三个夜晚。第四天早晨,终于到了卡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