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奇妙的大脑(3)

如果宝宝运用一种以上的感官来记忆,就会记得比较快。这就是大约5个月时,宝宝热衷于吮吸和咀嚼能够抓住的每一件东西的原因:如果他(她)能通过看、摸、闻和尝来了解一件东西,就能形成较为完整的记忆。随着宝宝的思维日渐活跃,会学到更多常识并经常调动记忆:会记住那个柔软的红球会弹跳,而那个硬一点的篮球更适合滚动;或者,拍一下塑料鸭子会发出“嘎嘎”的叫声。然而,在回忆这些情景以前,就具备了记住人们的脸,并把面容和本人对上号的本领。出生几天以后,宝宝就认识了爸爸妈妈并对你们有所期待。你们说话和抱他(她)的方式各不相同,而他(她)的表现也不相同。他(她)对其他人也有不同的期待:如果他(她)的叔叔常常搔他(她)的痒,他(她)一见到叔叔就会咯咯地笑,有时甚至不等叔叔来搔痒就笑起来了;如果奶奶习惯用皱起鼻子来表示问好,随着频繁的接触,他(她)3个月时就会学着奶奶的样子,用皱鼻子的方式来问好。

随着你和宝宝的长期相处,你会发现,从认出他(她)的小哥哥到对音乐盒里飘出的音乐做出反应,宝宝所有的记忆,都无需语言而完美地形成了。他(她)不会叫“妈妈”,但清楚你是谁,不会说“你好”,却会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方式的表示问候。神经科学家们已经用精密复杂的记录仪器,证实了记忆早在胎儿时期便已形成。

情感和自尊

宝宝会花很多时间吸收非常丰富的信息。他(她)的大脑不断地学习和成熟,大脑的某些部分比其他部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成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脑中负责理性思维的部分与负责感性思维的部分一同工作,但后者却发育较晚:不同于大人,宝宝不会考虑该不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只是自然地表达。他(她)没有语言能力,仅有一点理性思维能力,宝宝通过情感的过滤器体验每一个事物。

情感构成了宝宝早期学习体验的支柱,而且可能是记忆中最持久的内容了:他(她)学到的第一件事是该不该信任周围的环境和看护人。早期记忆为以后很难解释的本能反应(或称为“内脏感觉”)添上燃料,这是因为大脑的情感区域已将记忆存储了很长时间,所以比理智区域更不容易改变。

如果宝宝在爱和积极的环境下长大,就拥有了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每一个微笑和拥抱都很有意义,所有的鼓励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宝宝从你脸上感知到的正是他(她)以后用来感知自己的方法。模仿是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对宝宝发展自我意识起到巨大的作用。

比如,宝宝能从满怀爱意和喜悦的目光中体会到爱和喜悦。被关爱和被珍视的感觉对于正在努力应付人生挑战的宝宝而言,是最有价值的感情基础。这些挑战包括:怎样让别人理解自己,怎样坐和站,当事情变糟的时候该怎么办,还有怎样习惯你俩是互相独立的感觉。

话虽如此,但是不同个性的宝宝具有不同的情感,重要的是你要表现自己的负面情绪,承认宝宝的愤怒、失落感和悲伤。许多人觉得克服强烈的情绪很困难,但你越勇于承认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就越善于应付宝宝以原始的方式发泄出来的情绪。由于宝宝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感,他(她)自我表达得越多,发展得就越完善。

许多人不承认健康的情感人生与健康的体魄、心理和精神同等重要。然而情感并非拦路怪兽——它们是生活的基本方面。人类靠它们来“感觉”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做出自我保护的反应。另外,你会从宝宝身上发现,与交流和社会化相联系的情感十分重要。任何一个在爱、尊重、信任和接纳的环境下长大的宝宝,都会拥有健康的身心、高智商和安宁康乐。具备了这种意识,每位父母都会拥有一个帮助自己的宝宝树立健康人生的绝好机会。

Tips:寻找消失在眼前的东西

所有的成年人都会相信,即使朋友和家人不在眼前,他们依然存在于世间。但是,不满9个月的宝宝可不这么想,宝宝至少要长到1岁,才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对年幼的宝宝来说,唯一存在的世界是他(她)能够感受到的世界——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闻到的和尝到的,还有梦见的,占据了他(她)所有的记忆,而他(她)也不关心感觉范围以外的事物。生命在新生的宝宝眼中,好似一场魔术表演,在这场演出中,事物出现又消失,而他(她)才不管它们从何而来又到何处去。

科学家们通过一些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完成的实验,发现婴儿对客观存在的理解。给4个月的宝宝看一个玩具,直到他(她)注意到玩具,开始踢腿或兴奋地叫喊为止。然后把玩具移出他(她)的视线(拿到桌下、藏到背后或者塞到毯子下),观察他(她)逐渐变得面无表情的过程。相似的情形发生在你和他(她)玩捉迷藏游戏时:用双手捂住你的脸,从指缝中偷看宝宝,你会发现在你的脸消失之后,宝宝并不会寻找你,虽然你就站在他(她)面前,是那么容易找到。6个月的宝宝则不同,他(她)会热切地期盼你能再次出现,也可能满怀期待地发出咯咯的笑声。不过在这时,如果你把玩具藏到毯子下,他(她)可能立刻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去了。虽然宝宝在玩具重新从毯子底下冒出来时并不会感到吃惊,但他(她)可不会浪费工夫去寻找它。他(她)根本不理解科学家们所说的客观存在。

宝宝对客观存在的理解力与短期记忆有关。在第一年,宝宝的短期记忆的维持时间很短:注意力很快就从一个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9个月时他(她)可能去寻找一个隐藏的物品,但只是找一下,1~5秒钟后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了。1岁时他(她)可能多花一点时间去找,但当短期记忆消失后,视野之外的事物也就随之消失了。虽然宝宝没有忘记这个东西是什么,但还不能理解空间。在宝宝的大脑中,掌管空间意识的区域仍有待发育。

科学家们观察了许多3个月的婴儿,让他(她)们看着一辆玩具火车消失在屏风后,他(她)们会望向屏风的另一端,似乎在等待它重新出现。即使从那头出来的是一只鸭子,他(她)们也不会觉得奇怪,但要是什么都不再出现,他(她)们就有点迷惑了,这时会花更长时间盯着屏幕的另一端看。不妨把这个实验在你的宝宝身上试一试。这个现象并不说明宝宝知道玩具还在。事实上,由于大脑中负责视觉的区域远比负责空间感觉的区域成熟,宝宝是用眼睛追踪物体的运动轨迹:他(她)是希望看到自然运动的结果,而不是一个物体的客观存在。直到9个月左右,宝宝才懂得去屏风后面寻找消失的玩具;这个时期宝宝在独处时开始感到痛苦,因为他(她)已经把你印入脑海,即使你不在身边也知道你依然存在。

直到12~18个月之后,宝宝才真正把物体的客观存在当作自然而然的事情,他(她)相信你会回来。随着他(她)对人们彼此独立这一事实的接受,觉得人们可以拥有不同的思想:在这个阶段,他(她)会不断检验自己认为“是”的和你认为“非”的事物之间的差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