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开启语言之门(1)

许多人认为孩子只要和成人在一起,自然而然就学会说话了。在这一节中,我们就来讨论婴儿的语言机制。

经过研究发现,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各种感觉器官都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比如神经系统、神经中枢、运动肌肉等。19世纪末,人类就开始了对大脑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与语言系统有着一定的联系,这包括两个区域:一是感觉中枢,主导语音的接收,如耳朵用来接收发出的语言;二是运动中枢,主导发音动作,如嘴、鼻子、喉咙用来发出语言。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人类的这两个中枢的发展都是分开进行的。听觉器官与某种心理能量有关,这种能量使儿童能在无意识中吸收语言;而运动中枢是通过说话时各个器官的活动来了解。很显然,语言的运动中枢发育相对于感觉中枢来说较为缓慢,对此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儿童的语言接收促成了语言表达器官的发展。

这种设想是有一定逻辑的,由于人生来是不会使用任何语言的,因此儿童只能先听到大人们说的话,然后在他脑海里形成印象,才能说出同样的话来。也就是说,语言器官的活动需要以大脑接收的语言信息为条件。但是我们必须注意,语言并非来自逻辑推理,而是一种自然机制的产物。

大脑的这两个中枢最初不起任何作用,这表明它们不存在遗传的影响,但是它们属于语言机制的一部分,蕴含着学习语言、表述语言的能力。但是深入研究时我们发现,人的语言机制除了这两个神经中枢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能力,就是听觉,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语言行为。人类学习语言的条件,在出生之前,大自然就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

语言器官的形成非常神奇,比如说耳朵的结构就非常精密,耳朵的主要部分像一把“竖琴”,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但是人耳朵的空间有限,只能使它成为一个螺旋形排列。虽然空间不大,但是这把“竖琴”却能够分别各种声音。在“竖琴”的里面,有一层像鼓面一样的膜,我们称之为共鸣膜,只要有声波触动这层共鸣膜,“琴弦”就会震动,人就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了。

但是,耳朵并不能对自然界所有的声音都有反应,它完全能够对人类的语言做出准确的反应。在婴儿出生之前,耳朵就已经长成了,婴儿出生后,耳朵已经可以使用了。

耳朵只是一个接收声音的器官,真正将声音转化为语言的是大脑。那么,耳朵是如何将声音传到我们的大脑里的呢?许多科学家从事这项研究,他们认为,耳朵是发育最慢的器官,初生的婴儿对于声音的反应非常迟缓,除非声音非常大,否则初生的婴儿就像聋子一样不会有任何反应。婴儿对声音反应迟缓,对此我没有异议,但是,我也相信儿童的语言中枢反应异常敏感,尤其是对带有词汇的语言,儿童听觉器官不是对任何声音都有反应,而是对于某种类型的声音做出反应,比如语言。

经过大量的研究实验,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儿童大脑中的语言机制只对语言这种声音做出反应,他们的听觉器官天生就对声音有鉴别力。这一点我们可以证明,如果不是对声音有鉴别力,儿童开始说话的时候就会模仿各种声音,而不仅仅是模仿人类的语言。大脑神经中枢天生就是有所区别的,儿童天生只对语言敏感。

儿童大脑中的这种语言机制是专门为形成语言而形成的,人不是一开始就能使用语言,而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机制,使人类逐渐掌握语言。大自然在婴儿出生时就将这种能力赐予他们,才使他们能够对语言进行吸收。在成人看来,婴儿似乎只知道睡觉。而这段神秘的时期一结束,婴儿似乎就从睡梦中醒过来,仿佛一夜之间他们的听觉神经发挥了作用,能够听到人类的语言。实际上这个过程从他们一出生就已经开始了,他们学会辨认人类语言,并对此做出反应。

生命的创造源于大自然一种伟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赋予儿童记忆机制,使人类的语言一代代传承下去。不仅语言,舞蹈、音乐也是如此,婴儿刚出生时什么都不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都能学会人类所有的技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