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早期智力开发很重要(1)

一起了解宝宝的智力

婴幼儿时期是开发智力的关键期,为了让宝宝的大脑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80后的新手父母一定要了解宝宝智力的发育情况、生长发育规律、智力发育因素等,从而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给予宝宝益智游戏,让宝宝头脑更加聪慧!

什么是智力

智力是认识世界和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即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事物的综合能力,也是各种才能的总和。这里面包括的内容很多,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肢体运动能力。抬头、翻身、爬行、坐立、站立、迈步、走路、跑、双腿跳和单腿跳等简单肢体运动,手指抓握和捏小东西、扣纽扣等精细动作。

语言表达能力。发音、声调、单句、词句、语句的表达和叙述等。

认知能力。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观察力、模仿力、记忆力等。

生活交往能力。社会适应性、独立生活能力、情感和情绪、个性与性格等。

宝宝生长发育规律

由上到下

宝宝会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生长发育。如宝宝3个月大时会趴着抬头,4个月大时会趴着抬胸,6个月大时会坐,10个月大时能站,1岁时会迈步,就是按照由颈部逐渐发展到上肢,又进一步发展到下肢的过程。

由近到远

从身体的中心部位发展到四肢的过程。如1~2个月大的宝宝看人或物时扭动肩部和腰部来与人交流。5~6个月时,宝宝会主动用手抓握东西。7~8个月时,宝宝能用大拇指和其他手指抓住小东西等。这些都是从身体中心的大肌肉逐渐发展延伸到四肢末端的小肌肉的。

由粗到细

宝宝开始只能用手大把抓东西,不知不觉中就能将拇指分开拾起小颗粒状物品。宝宝眼睛的分辨过程也是这样,刚出生的宝宝只能看到人面部的轮廓,到2个月时已经能清楚辨认人的面部,3个月时又进一步能区分妈妈与其他亲人的面孔。由粗糙的大体视野发展到细致的局部视野过程,就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观察过程。

由简单到复杂

宝宝从简单蹦到跳舞,从牙牙学语到会背诵诗歌,从用笔乱画到能画出漂亮的图形等,就是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由低级到高级

这是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所在。从仅能听到声音(低级)发展到会模仿声音(高级),并创造出最优美最动听的、能够表达任何意愿的语言(高级),这些过程就是人类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智力发育的个体差异

宝宝的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众所周知,世间每一件事物都是不尽相同的,万物生长也各有特点。虽然都是人类,但由于遗传基因不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这就是个体差异。它受到遗传基因、居住环境、营养状况及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身高,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偏高,这与遗传和居住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教育宝宝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使宝宝在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因素

宝宝生长发育,如皮肤和头发的颜色、身高、体重、相貌、性格等方面均受到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而某些遗传性疾病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也会有显著影响。

性别因素

不同性别的宝宝,其生长发育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来说,男宝宝不守规矩,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模仿能力的发育也比女宝宝慢一些,如背诵诗歌、学唱儿歌等。但男宝宝比较好动,肌肉骨骼发育相对较快,在运动发育方面可能要比女宝宝快一些。从体格发育情况来看,刚刚出生的男宝宝平均体重会比女宝宝重一些,身长也略微长一些。以后整个婴儿期大致都是这样一种发育特点。因此,评价宝宝的体格和智力发育水平时一定要根据宝宝的性别来判断。

营养因素

0~3岁宝宝生长发育迅速,足够的、合理的营养及科学的喂养方法,是保证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营养是大脑的物质基础,到2岁时就基本产生了脑细胞数量的增值,供给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食品,也有助于促进脑的发育。

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的氛围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至关重要,周围环境和宝宝所处的社会时代也很重要。

疾病因素

许多先天性疾病都会影响到宝宝的智能发育。先天性心脏病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缺氧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某些染色体异常畸形或先天性代谢性疾病也可导致宝宝大脑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佝偻病、营养性贫血、微量元素的缺乏等都会给宝宝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

父母及周围亲人的关爱

父母及亲人给予宝宝无私的关爱,可以使宝宝的智力大有长进。如经常抚摸新生儿,他就会表现活跃;经常用充满爱意的话语和宝宝交谈会使宝宝的的模仿能力大大增强;训斥会使宝宝心情忧郁、不快乐、失去学习的兴趣等;长期不理宝宝或疏远宝宝会导致宝宝出现心理障碍,出现一些怪异行为,如孤独症等。

0~3岁宝宝多元智能要均衡发展

0~3岁宝宝的个体差异性比较大,新手父母要根据宝宝的智力发育特点,因时因人地给予适当的智力开发,从而促进宝宝的语言能力、视听觉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均衡全面发育。

语言发展

对于宝宝来讲,刚刚出生的头两年是一个充满欢乐和探索的历程,他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真正会说话之前,曾多次反复与大人进行各种各样的沟通试验,如牙牙学语、打手势、倾听和模仿。这期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语言发育准备过程,经过外界环境的不断刺激和与外界沟通,宝宝大脑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信息,奠定了语言发育的基础,最后才逐渐说出完整的语句。因此,对于每一位父母来说,了解语言发育的准备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父母加强对自己宝宝的语言训练,为宝宝今后顺利的语言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言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说话流利、语言顺畅。年轻的父母们知道吗,要想具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素质是有条件的。

保证完整和健全的语言器官。人类的语言发生过程是听觉器官、发声器官和大脑语言中枢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任何一个部位发育异常或出生后受到不良刺激和损伤,都会导致宝宝说话出现问题。

父母的语言方式。宝宝的第一任语言教师就是父母,宝宝通过模仿父母的发音、用词和语调逐渐学会使用语言。

作为父母,应该规范自己的语言,给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杜绝一些不文明的语言,包括脏话、怪话等,因为父母不经意说出不文明的语言会给宝宝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语言发展的三阶段

语言发展过程可分为发音、理解和表达三个阶段。

发音时期。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发音的开始。宝宝出生后1个月就可以通过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了。如“饿了”、“热了”、“想要妈妈抱抱”等。2~3个月,宝宝吃饱喝足之后急于想和父母交流,于是就发出“啊、欧、噎”等音节。5~6个月宝宝会发出多音节,如ma-ma(妈)、da-da(搭)、na-na(那)等音节。以上这些都是宝宝的自发发声练习,可以说是为语言的学习做好准备。

语音理解时期。7~8个月宝宝发音数量明显增多。宝宝可以用手势来表达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如说“再见”的同时,父母摇动手臂多次,宝宝明白了“再见”和摇动手臂之间的关系。当下次大人再说“再见”时,宝宝就会立即摇动自己的手臂表示“再见”。

表达时期。从1岁半到3岁,宝宝语言发育相当迅速,有时候甚至突然蹦出几句像样的成语句子。到3岁的时候,宝宝基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基础语言词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