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6)

老子对辩证法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辩证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这些思想除了有无相生、相反相成、阴阳转化以外,还包括: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欲进先退"的思想;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相似,实质上提高的思想;万物运动发展从"道"出发,复归于"道"的思想。

老子无愧为世界上第一位辩证法大师。

宇宙万物怎样认识

既然世界来源于"道",而"道"又是混沌的,不可捉摸的,那么世界是不是就不可把握、不可认识了呢?老子的回答是,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规律是可以把握的,但这种认识能力如果在浮躁的心态下是不可能具备的。为此老子提出了"知常""静观""玄览"的认识论。

知常

老子是可知论者。他认为人有认识"道"的能力。"道"也是可被认识和运用的。因此,他要求人们掌握规律,按规律行事。"常"在老子哲学里就指的是规律,就是"道"。"复命曰常",复归本性是事物变化的规律。"知常"就是认识规律: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第十六章)

知道事物运动规律叫明,不知道事物运动的规律,轻举妄动,就会遭凶险。老子说: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十六章)

他告诉人们按事物的规律来办事,才能免遭危险,把事情办好。老子认为要认识"道"即事物的规律,就要反对主观主义的认识方法。他指出: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第三十八章)

那些自作聪明、没有调查就做出结论的人,是愚昧的开始。他告诉那些有作为的大丈夫要: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第三十八章)

有真智慧的大丈夫要立身于淳厚坚实之处,不置身于风气浮华之处。也就是说要求实求真,反对浮华之风。

静观、玄览

老子的认识论是和以"道"为最高本体的宇宙观相统一的。他把"道"看作宇宙万物的本原,看作认识的最终目的。"道"不是依靠理性外求的,而只能通过非理性来直觉体悟。他说: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第四十七章)

不出家门,可知天下之事;不望窗外,能熟知天体运行规律。圣人无所作为能获得成功。这不是脱离实际的玄思冥想,而是直觉体悟的结果。

老子是用体悟的方法达到对"道"的认识的。老子认为要认识"道",就需要"致虚极,守静笃"。人们认识事物时,要使自己的心灵极度空虚,不存一点固有成见,还须达到极度虚静的境界,只有二者兼备,才能客观地、正确地认识事物真相。他把处于这样一种心灵状态称为"玄览",即心如明镜,不沾一点灰尘。心虚则容物,心静则察物,最终达到与"道"的同一 。老子"静观""玄览"的认识方法,是认识史上积极的探索,它启发人们从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探究本体,以挖掘人们潜在的认识能力,使所认识的本体更贴近客观世界的真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