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斯大林:第一个五年计划和清洗(3)

工业的发展

当农业基础革命化的时候,工业化在迅速地前进。起初,苏联对资本主义国家有相当大的依赖。从西欧和美国来的工程师和其他技术人员在苏联任职。多数机器最初也是进口的,但是,约在1931年出现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导致农产品价格灾难性的下跌。如果按苏联主要出口品谷物的折价计算,外国制造的机器价格变得更昂贵了。国际形势又趋于恶化。20世纪30年代,日本和德国日益敌视苏联,并摆出新的军事威胁姿态。1933年实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像第一个五年计划那样雄心勃勃,但在缩减进口和争取自给,特别是争取作为军事生产基础的重工业的自给上,却显示出更大的决心。

苏联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十年间工业增长的速度,在西欧国家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大不列颠的工业化是渐进的。德国和美国比较快,在这两个国家中,经过若干个十年,煤和铁的产量各增长一倍。而苏联在1928-1938年十年间,铁和钢的产量却增长三倍,煤增长了两倍半。1938年,苏联成为世界上农用拖拉机和铁路火车头的最大制造者。它的全部工业产量的五分之四都来自头十年建设的工厂。苏联1939年工业的总产量,从数量标准方面来衡量,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五年计划要求乌拉尔东部的工业有较大的发展,使亚洲腹地的生活首次实现现代化。新的工业城市在古老的土耳其斯坦(分成五个中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西伯利亚崛起。这些新区的开发要求进行运输改革,到1938年,铁路运量比1913年提高了四倍。

这些惊人的发展足以改变世界人民间的相对经济力量。它的重要性在于亚洲内陆首次工业化了。同样重要的是,虽然苏联的对外贸易比俄罗斯帝国少,但它与亚洲邻国的贸易却比旧俄罗斯多,因而与亚洲邻国形成了紧密的新关系。部分由于亚洲的这些发展,1941年与德国交战的俄国已不同于1914年的俄国。乌拉尔和亚洲部分的工业化(加上盟国的许多援助),使苏联在德国占领和破坏了顿河流域的老工业区之后免于被毁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证明能够承担冲击并进行反击。大量增加的工业产品生产,不断地装备红军并使之现代化。

同时,苏联工业化的程度也容易被夸大。因为它的起点低,所以显得成就非凡。但在质量上,按西方的标准,生产水平是低的。许多仓促建成的新工厂质量差,且为迅速的折旧所苦恼。在效率方面,苏联每个雇佣工人的平均产量,一直落后于西方。至于现代化程度,从某些产品的人均产量看,也是落后的。按人均计算,1937年苏联生产的煤、电、棉花、毛织品、皮鞋和肥皂,比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甚至日本都少。钢和铁,苏联也比除日本外的以上任何一国都少。纸的生产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因为纸是用于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中,如书籍、报纸、杂志、学校、通讯、布告、地图、图画、图表、商业、政府的记录、家庭用具和礼品等。1937年美国人均产纸103磅,德国和英国各92磅,法国51磅,日本17磅,而苏联仅有11磅。

五年计划的社会代价和社会成果

俄国的工业化是以人民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它不仅使许多富农丧生,而且还有难以计数的人作为新制度的敌人被送往教养劳动营。为了积累资金和建立重工业,要求全体人民执行一个俭朴的、自我克制的计划,缺乏较好的食品、住宅以及其他本来可以生产的消费品。五年计划要求艰苦的工作和低工资。人民期望着随着基本工业建设的完成,能够得到较好的住宅、较好的食品、较好的衣着和更多的空闲时间。通过宣传,人们的信心是持久的。党员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向群众解释为什么必须作出牺牲。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生活开始好转,1935年取消了食品配给制,一些轻工业品如盘子和钢笔之类的商品开始出现在苏联的零售商店中。生活标准至少已达到1927年的水平,而且,提高生活水平的前景是光明的。但是,世界又日趋动乱,为了战备,人们又被驱回“希望之乡”的幻想之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