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摩洛哥和巴尔干半岛各国的危机(1)

德国既然已觉察到法俄同盟的包围,当然要关切地注视英国靠拢法俄阵营的趋向。当三国协约公开地缔结以后,德国政府便决定去考验它,看看它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或者说看看英国在支持法国方面究竟会达到何等程度。法国人如今在取得英国的支持以后,在摩洛哥接管了更多的警察权力、租界和贷款。1905年3月,威廉二世乘坐一艘德国军舰在丹吉尔登陆,并且突如其来地公开发表了赞同摩洛哥独立的演讲。在无论何地的外交家看来,这种经过周密筹划的行动就是一个信号:德国正试图分裂法英间新达成的谅解关系。德国人要求在阿尔赫西拉斯举行一次国际会议。但是在1906年举行的这次国际会议,却支持法国人对摩洛哥的要求,只有奥地利投票支持德国。

这样,德国政府制造一次事件,但又受到挫败。英国人由于对德国的外交手法感到恼火,便在所有一切问题上都更坚决地支持法国。如今,法英两国的陆军和海军军官着手讨论共同的作战计划。对德国的怀疑也使英国在第二年倾向与俄国和解。德国破坏三国协约的企图,使协约国日益团结起来。1911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爆发了。当时,德国炮舰“豹”号抵达阿加迪尔港,为的是“保护德国的利益”。这是一种拦路抢劫的行动,它立即引起事件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在采取这一行动步骤以后,德国人提出,如果他们能得到法属刚果,就不会在摩洛哥进一步捣乱。由于德国在非洲获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让步,这次危机才算过去了,但它却加重了英国对德国的敌意。

同时,一系列危机的爆发使巴尔干半岛各国受到了震动。奥斯曼帝国这样一个濒临解体的国家,仍然统治着从君士坦丁堡往西直达亚得里亚海的领土(见地图),包含了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和马其顿人。在半岛的中部和西部,也即土耳其地区北部,是一个较小的独立的塞尔维亚内陆王国。它与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毗邻,后者虽然法律上属于土耳其,但从1878年以来已被奥地利所“占领与支配”。在奥匈帝国内部,与波斯尼亚北部和西部邻近的是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

塞尔维亚人、波斯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基本上都说同一种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其主要的差别在于,塞尔维亚人和波斯尼亚人是用东方的或者西里尔字母书写;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则是用西方的或者罗马字母书写。此差异反映出宗教上深刻的分歧。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长期以来就是罗马天主教徒,因而与西欧有着密切联系;塞尔维亚人及许多波斯尼亚人则是东正教徒,故而与俄国更为亲近;还有大量的斯拉夫人,特别是在波斯尼亚,他们是穆斯林(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皈依的)。伴随着强调语言的斯拉夫复兴运动,这些民族中的很多人逐渐感到,他们实际上是同一个民族,因此,他们都取名为南方斯拉夫人或南斯拉夫人。上面我们曾经看到,在1867年奥匈帝国成立时,哈布斯堡帝国的斯拉夫人如何屈从于德国的奥地利人和马扎尔人。到1900年,帝国内部最激进的斯拉夫民族主义者认定:奥匈帝国从未赋予他们以平等的地位;所有的南方斯拉夫人应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具体地说,这意味着:奥匈帝国居民中的一种成分,即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民族主义者,他们都希望摆脱帝国的统治并且越过边界与塞尔维亚联合在一起。塞尔维亚变成了南方斯拉夫人的宣传中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