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1914年之前,欧洲脱离了它原先运行的轨道。20世纪初,多数欧洲人相信,他们正在走向十分稳定的状态,充满良性的进步与富足的文明。在此过程中,现代科学和发明的好处会更广泛地传播开去,甚至竞争也会产生最好的结果。可是恰恰相反,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灾难。人们要确切地了解欧洲究竟在何处走上了迷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是说,究竟什么原因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不可避免的呢?或者(由于人类的智力限制,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真正不可避免的),那是如此地势不可挡,以致大概只有最富治国之才的政治家方有可能使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避免。但是,这样的治国之才并未出现,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百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并且最终大大削弱了甚至破坏了欧洲遍及世界的势力和影响。
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向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德意志帝国是在以武力建立的新的国际结构中最强大和最显赫的国家,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欧洲国家在和平时期从来没有像20世纪初期那样保持如此庞大的军队。如今,在全体青年人中实行一年、二年甚至三年的义务兵役制已经习以为常。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几乎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除了少数几个爱采用耸人听闻手法的作家以外,所有的人都希望欧洲和平。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到来。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望(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巴尔干半岛上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
两个敌对联盟: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立
历来的政治预言家,从黎塞留到梅特涅,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德国若实现统一,将革新欧洲各民族的关系。1870年以后,他们的预测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德国人实现了统一(或者几乎实现统一)以后,就着手进行工业革命。制造业、金融业、航运业、人口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起来了。例如,在钢产量方面,德国于1865年还低于法国,但到1900年,就超过了法英两国的总和。德国人认为,他们需要并且理应得到“阳光下的地盘”。这暗示着要获得如英国那样公认的霸权。英国人和法国人作为17世纪以来现代欧洲的领路人,对德国人的这样一个抱负不能认可。法国人对1871年德国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长期以来都怀着不满情绪。过去几年,英国人看到,德国的推销商已出现在他们的国外市场上,经常用低价或者使用卑劣的手法去推销其货物;他们看到,德国人作为争夺殖民地的对手已经在非洲、中东和远东地区出现;他们还注意到,其他的欧洲国家,由于期待强大的德意志帝国能够成为朋友和保护者以保证或推进他们的利益,都被吸引到柏林的轨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