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料之中的轰动

《上海滩》在香港播出,看得热血沸腾的当然不会只有剧组,实际上,全香港都对这部剧着了迷。《上海滩》巨大的反响,是我们都没有想到的。刚开始大家确实看好这部剧,但是没有想到会红成那样。

《上海滩》后来在哪里播出,就在哪里掀起“上海滩”热。82年在香港播出,大街上没有人,刚开始还有出租车,后来开车的发现这个时间段没有客人,索性也不开了,回家看电视去。而且那个时候没有录像机,电视台放一遍就没有办法再看第二遍了,所以香港人都在家里看《上海滩》;84年《上海滩》登陆内地,有个朋友刚好那个时候去了一趟内地,回来对我说:“你不知道啊。北京人坐在胡同口聊天,一传来‘浪奔,浪涌’的音乐,就全部急着往家跑,看《上海滩》。”不管是大陆还是香港,一时间长风衣、白围巾流行;女生就喜欢穿冯程程那样的学生装。在女生中间还很流行给男朋友织白围巾。一部电视剧,居然可以红成那样,引导了一个时期的时尚。

《上海滩》在泰国等东南亚播出的时候,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让几位主角,特别是周润发,成为亚洲知名的影星。当时有报纸报道说,《上海滩》播出的时段,犯罪率为零,因为所有人都去看电视了。但是说到犯罪,泰国还真的发生过一起因《上海滩》而起的误杀事件。起因是两个青年在看完《上海滩》之后,争着要做电视剧里面的“阿力”,相持不下于是拔刀相向,终于引发流血事件,一死一伤。

最夸张的是,有一年我去泰国旅游,听说当地的警局局长在看完《上海滩》后,开了一间“丁力餐厅”,并且邀请他一定要到他的餐厅吃饭!

这一切,好像都发生在忽然之间。拍戏的辛苦和紧张我是早就习惯了的,但是突然面对拍戏取得的这么大的成功我却极为不习惯。好像还没觉察出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已经在云端了。我那时候天天坐双层巴士到片场,坐在巴士上层的时候,坐在巴士上层的时候我有时候会指手画脚的琢磨要演的戏,常坐那趟巴士的人后来似乎都知道,这趟巴士上面有一个人有时候怪怪的;《上海滩》播出之后,他们知道那个人原来叫我。

那个时候,出门也会有影迷要签名了。有人找我要签名,我都尽量满足,而且很高兴。我心想人家喜欢你才找你要签名的,有人支持是好事,给别人签一个名又能占得了多少时间呢,当然要满足。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发现出门上街的时候,会被人认出来。有的时候走过一群人,相隔几米的时候就有人大大的挥手,向我叫:“力哥!”我也就向他们挥一挥手。

有人说阿力这个角色有很多缺点,又没有许文强那么帅得迷死人,我有没有担心这个角色给自己造成限制。说实话,没有。我很喜欢阿力,阿力有理想,后来的变化是他自身的局限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养成的。这个角色是我刚刚出道时候的“本色演出”,我最喜欢的张大千的性格决定了张大千是现在的我的“本色演出”。

签名签多了,也遇到很多有趣的事情。我拍《把酒问青天》的时候住在苏州木渎的一个酒店里,有一天晚上拍戏回来,路过前台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很小声地叫“吕先生,吕先生”。回头一看,酒店领班和几个服务员在后面叫我,可能因为是在大厅里又不好叫得很大声。我走过去,只见领班拿出厚厚一叠纸来,说:“吕先生,不好意思。我们酒店员工集体希望您能给我们留下签名,老是去打扰您也不好意思,所以我们集中在一次来向您要签名。”我于是低下头签名。欠了几张,忽然发现手底下的白纸并没有变薄多少,心里想这下可真多了。

没关系,反正晚上没有事情,就这样签就是了。倒是那个领班,在一边等我签名的时候显得有点不自在。不停地说:“快完了,是有点多。”其实做演员,在这一刻也能真正感觉到一种事业的满足感。我想把我的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好,让观众记住每一个不同的我。

许文强出现在屏幕上,大家都说周润发演得好,演得好极了!但是后来有记者问周润发本人,他说:“现在看《上海滩》,觉得自己演得好僵硬,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同样的,从《上海滩》播出后开始,人们看到我,都会说:“力哥,演得好!演得好啊!”但是现在的我再去看一遍《上海滩》,就能看出很多地方的破绽,如果在再让我演一遍《上海滩》,我相信会比以前有很大进步。这种感受圈外人可能不是很理解,但是每个合格的演员,都知道个人经历对演员把握角色有多重要。演《上海滩》的时候几个演员都年轻,和现在相比当然是有差距的了。

八十年代的电视剧制作硬件是比不上现在,但是演员和导演的敬业程度,实在是让人难忘。而且八十年代的观众,对电视剧的热情也让人难忘。《上海滩》的成功不仅仅表现在惊人的收视率上,过去的《上海滩》已经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经典,后来无线紧接着推出的《京华春梦》、《千王之王》基本都是《上海滩》套路的。后来也有郑少秋、陈松龄主演的电视剧《上海滩》,但是都没有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