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老板管事的基本功之三(1)

——指挥力是从书斋到实战的第一道门槛

指挥,就是看哪儿不对劲,要去更正一下。

我们决策了,拍板了,又分工了,把事情分派下去了,接下来要跟踪、协调。

指挥主要看两个方面:

一是从分工角度看,哪些人的完成进度不能按计划进行;

二是从决策角度看,哪些纸上计划的内容与实际不太相符。

指挥力,是书呆子与老板的分水岭。

指挥力,是学者与实践家的第一区别。实践家,都是行动力特别强的人,他们与坐而论道的学者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他们的行动,并不是自己去瞄准、去射击、去谈判、去签合同,而是指挥、驱动一个组织去行动。我们在下篇中,有专门的训练课程提要,这里,我们仅从阅历积累的角度,作些知识或原理的提示。

我们介绍两个重要原理,这两个原理,让我们一下子进入高级指挥家的行列。

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是用于指挥总体执行进度的均衡性调节,让大家齐头并进。

我们知道十个手指头有长短,即使是双胞胎,性格和能力也是有差别的。

所以,一项任务分工下去后,大家的完成进度就像跑马拉松一样,跑了一段时间,就稀稀拉拉地拉开了距离,分成几个梯队,这时候就需要你来协调。

同时,我们分派工作时,有时并不十分清楚每项工作的实际工作量,加上客观环境的不同,各人面临的困难不一样,相对的难度就不一样,工作进行到一定的时候,也要你来协调。

参加过几次培训的人都知道,老师们会反复讲一个原理,就是木桶原理,这个原理的大意是: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那块木板决定的。

很多人就像听故事一样,好像是听明白了:哦,是这么回事,有道理!但是,用到什么地方,怎么用,却不求甚解。

木桶原理,对管事的人来说是最管用的。

因为现在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团队协作完成的,一个人或者一个环节拉后腿,就会对总体进度影响很大,这时你就要进行“指挥”活动了!

做法是:要争取及时把最短的木板补齐,把进度最慢的部分加力推进。

一是根据实际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调整工作分配;二是根据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状态,调兵遣将,调换人员;三是亲自出马;四是争取外援。

这时候,你要十分注意的是一只“猴子”,这只“猴子”的名字叫做“麻烦”。这也是管理上十分有趣的一种现象。

在工作中,下属会碰到很多的麻烦,我们生动地把这些麻烦比作“猴子”。

下属碰到麻烦了,通常会来找你解决,你如果帮他仔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心满意足地回去了,这时候“猴子”还在他的肩上,他自己搞定。

如果你说:“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你不用管了,我来做!”

这时候,这只“猴子”就跳到你的肩膀上来了。

如果你不懂得指挥之道,一天到晚到处逞能干,不知道你宝贵的一天能搞定几只“猴子”。

二八原则

用于指挥决策的调整,让优势资源得到集中使用。

二八原则,就是通过指挥,把优势资源集中在高产出的20%的事情上。

同样,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二八原则了,但是,对于如何运用,往往是模棱两可。

比如说,木桶原理叫我们补足缺点,二八原则又叫我们放弃80%的弱点,抓住20%的优势,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木桶原理是讲“进度控制”的问题,与调整“分工”有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