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板如何积累做营销员的阅历(2)

现在大公司的产品,价格都比较固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给客户定目标,实行目标考核奖励政策或配合活动的方式,进行促销,这实际上都是价格促销手段。只要有心,你会发明出层出不穷的手段,来驱动经销商提高销量。

第三年,前辈会教你算账,识账。

这单生意,毛利多少,摊掉固定费用多少、变动费用多少,盈亏多少。有些生意看起来赚钱了,但是,细算起来扣掉开支和没卖干净的尾货,实际是亏的;有些生意看上去是亏的,但是,摊薄了固定费用,处理了库存,盘活了资金,实际是赚钱的。

如果大致算清楚了,看准了,就该大胆地干,所以叫做“练胆”。

记账是会计的事,而“算账”是老板的事。

也许我们看不到公司的财务报表,但是作为营销员,你本人本月卖了多少货,你的工资费用能否按比例摊平,你是要清楚的,如果三个月养不活自己,有再好的企业文化的公司,也要拿你是问了。

经常这样算账,会给自己压力和动力,养成习惯了,会在其他方面也显示出精明的头脑来。这就是当老板的基本特质之一。

比如:经销商再向你要费用,你会反过来向他要销量;卖场要你搞活动,你会向他要求提供好的陈列位置,等等,你做生意的胆量也就大了。

你也许觉得三年的时间太长了。

当然,现在科技发达,新招的营销员,有的培训一个下午就可以上岗了。但是,当几年、十几年过去后,那些对自己的产品说不清个所以然,填合同要偷看价格表,连自己的差旅费都算不清的“资深营销员”,老在你面前晃悠时,你才会明白:培训是贵的,不培训更贵!

而掌握了“识货”“识价”“识账”秘诀的营销员,在一个单位干得肯定比别人轻松。即使换一个单位,换一个行业,他如果懂得尽快地从这三个方面去熟悉业务,他会很快成为一把好手,不用多长时间,他就会后来者居上了。

你要是家族企业的接班人,按照这个“识货”“识价”“识账”的模式是没错的。

以实业为例:

第一年,下车间,熟悉产品;走市场,熟悉这个行业各竞争对手产品的优缺点;去实验室,熟悉本行业已落后和最前沿的成果。成为鉴别产品质量、判断产品市场需求趋势的专家。

第二年,走访上游的供货商和下游的经销商。勤跑市场终端,明白全盘生意的来龙去脉,比如说:如何判断行情,如何掌握交易规则,如何达成交易而做成一笔生意,成为谈判专家。因为谈判的核心是价格,价格的核心是供应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

第三年,学会投入产出、盈亏平衡的计算方法;学会判断哪一笔生意可以做,哪一笔生意不可以做,为什么。独立思考,独当一面,独担风险,最终成为一个精明的管理专家、真正的企业家。

无论你读了什么名校,拿了多高的学位,如果你有心接班,这三步是一定要走的。

至于时间,你要接下家族生意,三年时间的磨炼,只能算短,不算太长。要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好多老板都经历过匆匆上马,伤筋动骨的教训。

而且,这期间还要吃很多小亏,走很多弯路,才能够真正地把“眼”“心”“胆”练好。

说到这,你应该有点相信“识货”“识价”“识账”这三部曲的神奇功效了吧。

掌握铺货、理货的基本功

做什么事都需要有基本功,这看似简单的基本功,是万丈高楼的基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