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的本来面目

占卜是古代的一种巫术活动,人类一切人文文化都来源于巫术文化。这没有什么奇怪,不必要谈虎色变。

占卜之法很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卜法,一类是筮法。前者用龟甲、兽骨,后者用蓍草。《周易·系辞传》上记载了一种以蓍草占卦的方法,用四十九根蓍草,经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步骤并重复三遍而成一条爻,经过3×6=18遍才成为一个卦。这种方法太复杂了,后来就改蓍草为铜钱,用三枚铜钱起卦。再后来又用数字起卦,比如《梅花易数》一书中就记载了用物数、声音、文字笔画等起卦的方法。

对待《易经》占卜,历代都有争议。孔子提出学易“不占而已矣”,荀子更是说了一句名言:“善为易者不占。”让我们先看看《易传》是怎么说占卜的。《易传》将“圣人之道”归纳为四种,就是“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可见占卜是《易经》四大内容之一,《易经》主要是占筮的记录。问题是这些记录已经不是最原始的、个别的占卜记录,而是经过了古圣们、史官们的反复验证、不断修改之后的经验总结,其中包含有先民集体的智慧。因此,卦爻辞中的占筮比起后世那些纯粹的占卜、算命的条条框框更具有哲理性。

一般的说,《易经》卦辞和爻辞的体例基本是相同的,都是先叙述事例,或描绘一个图景,然后写出吉凶的判断语。前一部分是占测之事件或其原因、过程,后一部分讲的结果。好多人看不懂前面的部分,只看得懂后面的判断语,于是一看卦爻辞就只看吉凶。这就太糟糕了,把精华给丢了。卦爻辞不仅仅是说什么时位吉、什么时位凶,更重要的是讲为什么吉、为什么凶,因此它的精华就在于前后的关系。前面是因,后面是果,有这个因才有这个果。

同时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不能简单地只看一条卦爻辞,一定要统观全卦,甚至于要看前后卦,或者变卦。就一个卦而言,卦辞说的是总体、整体情况,爻辞说的是具体、个别情况。六条爻辞往往是卦辞所说的事情变化发展的六个阶段、六种状况,其中某一条爻辞说的只是某一个阶段、某一种状况。

这就是先圣的“不占”的道理:不要拘泥于占卜小术,既不要拘泥于各种占筮起卦法,也不要执着于卦爻辞的占断语,而是要“观其德义”“观象玩占”,要去玩味《易经》所讲的天命、天道。真正学会了《易经》的人是不需要经过占筮起卦的,所问的是什么事,就会立即浮现出什么卦,然后再按照卦爻辞的提示做出选择。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摸索了一种方法,叫“入静观象法”。我用这种方法已经训练了几百场,测试了上万人。比如《易经》第一卦乾卦,大家可以入静观想这个卦象,进而观想它所代表的天空,你一定能看出很多东西来。这个东西其实很有意思,它是你潜意识的反映,可以测你的心理状态、你现在的状况。接着继续深度地观想,观想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后,有的人甚至能看到童年的景象,而且这些景象是动态的,一直延续到现在,乃至于未来。这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我们的观象法已经超越简单的精神分析,进入到了古圣先贤“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也就是说,《易经》不仅仅是预测学,更重要的是行为学。它不仅仅告诉我们吉凶,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趋吉避凶。现代人看《易经》,要懂得从中看出为什么“吉”“凶”“悔”“吝”“无咎”,看出对我们今天的做人做事到底有什么启发。

六十四卦今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