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增订版序

Third Time’s A Charm

增订这一个最新版本的《书店风景》,是一次辛苦又甜蜜的旅程。辛苦,因为工程浩大、变数不断,难度超乎想象;甜蜜,因为有太多的巧合、太多的善意、太多的援助,宛如神迹般,我能在身体状况、时间调度都最差的条件下,完成了值得欣慰的书写。

1997年《书店风景》初版在台湾问世后,大陆也在1999年底发行简体字版。之后,台湾又在2002年进行了第二版的增订,里面添加了新的篇章与后续笔记、封面与内容的版式重新设计,当时已经觉得颇艰难,但我没想到,第三版的增订才是真正的挑战。

一向全力支持我写作的母亲,刚听到我要回头二度增订自己的第一本著作时,立刻眉头深锁,不禁提高音调质问:“为什么不能进行第三本书呢?”事实上,决定是否要修订这一版,的确让我挣扎了许久。2004年底,我出版了《书天堂》,离《书店风景》的初版已近八年,若以台湾目前的出版标准观之,我这些年累积的文章,其实早就够出好几本书了。然而我因长期接触西方书世界,这几年多数时间又都居住在美国,在旧金山湾区众多优秀书商与图书馆员的不吝调教下,我的视野变得更宽、眼界更高,对书写向来挑剔的我,面对当今人人都可以自称是作家的年代,更是不愿为了出书而出书。

第二版《书店风景》发行没多久,当时的出版社就发生危机,连带波及这本书的继续发行,版权自动回归于我,原本大可交给其它有兴趣的出版社接手,但市场还有书籍流通,也就不急着处理;等到几年后,台湾书店几乎已经看不到这本书,书友、书店、出版社不断地催促,我才开始考虑再版。

只不过多年来,西方书业变迁甚大,有些书店已不存在、有些书店超过十年没联络,修订的意义何在?要从何角度来书写?要如何在既有的架构下,另创旨趣、带给读者新的感动?老经验的裁缝师傅都知晓,修改旧衣裳比做新衣难,这正是我的感觉。出一本全新的书,往往较讨喜、较容易。然而《书店风景》毕竟是华文世界第一本此类型的书,即便西方的书商都对我说,他们从未看过其它类似单以书店为主题的近距离图文报导。

最后做出增订第三版的决定,全是基于一股动力:我有义务把这本书与最新的讯息传递给渴求的读者;其次,我也想进一步了解书店经营者在这个产业丕变的大洪流中,有什么变与不变。更重要的,我希望为历史留下一些见证,正如同一位书商对我说的:“这是一件重要的工作,你一定、一定要让读者知道,这个地球曾经存在过那么多家独特的书店,但是却一家家地消失了,就像是濒临绝迹的生物般。”

就在我做出这项决定的当口,却又受到西方书商的委请,担任2007年底“香港国际古书展”(International Antiquarian Bookfair in Hong Kong, 2007)的公关顾问。这是东南亚与大中华地区前所未见、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国际古书展,世界顶尖知名书商云集,展品价值连城。整体组合,根本就是一个精致的流动书店。然而华文地区与西方古书业、爱书人多数彼此陌生,从未有正式的交流,我负担了宣扬此盛会的重任,压力可想而知。

连续几个月,原本需要大量睡眠的我,每天平均睡不到五小时,所幸有赖出版社、亲友们的通力合作与科技的发达(Email、Skype、MSN),才有办法同时进行这两项大工程。这个版本的完成,动员了诸多国际书人(包括书店从业者、书籍拍卖商、图书馆员、书业杂志编辑、藏书家等),以及各方摄影者们的协助,除了感恩还是感恩。为了让读者能跟随时间的脉动,前两版的内容基本上仍维持不变,但是全书资料与版型设计都更新,且比上一版多加了二十篇的《后续笔记》、一百五十余张彩图,有些图说等同一篇小文。书中某些简单文句直接引用英文,只因翻译会失去原味。此外,这一版还特别加上一些影音参考网站,以便让许多无缘亲临书店现场的人,能够一窥书店之美,因而心动不如采取行动。

我原抱着撰写书店挽歌的沉重心情进行第三版的修订,但在追踪书店与查证的过程中,历经诸多的悲与喜、得到不少的鼓舞与启示,因而对书店、对人生的发展也有了不同的诠释。书店是否已濒临绝迹?书店是否还有风景?答案都在本书里。最后,这本书的第三版,让我联想到英文的一句吉祥语??Third Time’s A Charm.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