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设立乃北师大原校长的倡议
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我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教师节的产生和演变却是一波三折。
民国政府于1932年时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又将它废除了。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定“五一劳动节”为“教师节”,执行后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教师被贬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提倡尊师重教,将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在1981年3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这17位政协委员是:徐伯昕、吴贻芳、史念海、李霁野、张明养、叶至善、徐楚波、郑效洵、马力可、霍懋征、葛志成、方明、巫宝三、张景宁、叶圣陶、雷洁琼、柯灵。
第二年,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将“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递交给了中央书记处,报告建议将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定为教师节。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18位政协委员再次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全国政协审查的意见是:“建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会同教育部研究办理。”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同意恢复教师节。同年12月,“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送到了中央宣传部。1984年10月,中央的一些领导观阅了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的请示。
1984年12月9日,《北京晚报》总编室接到了一条篇幅不长的倡议,主要是倡议设计一个真正属于教师们的节日。主要倡议人是当时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长王梓坤。第二天,《北京晚报》便刊出了“北师大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的文章。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规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教师节建立一事非常的曲折,前前后后用了5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