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迷海慈航:警之以幻(1)

先要说明一下“警幻”二字什么意思。这两个字是不是动宾短语呢?是“警”幻境还是“警”幻想?或者是“警”幻觉?幻想、幻觉可以控制,但不可“警”;幻境或有或无,也不干“警”事。那么警幻只能是偏正短语了,曰“警迷之幻”者也。脂砚说的“造太虚幻境以警情者”,就是这个意思。“幻”是“警”的外在要求,“警”是“幻”的内在神理。很多文学评论家不懂这两个字的意思,有位著名评论家说:“幻不可警,可警则失其为幻,因此警幻成了充满迷惑的荒唐言。”明显把这两个字当做了动宾短语。《红楼梦》第五回,警幻所“警”的很明显是宝玉,难不成警幻还要“警”太虚幻境里“各各道号不一”的仙姑?宝玉是迷,太虚里的人才是幻!

那么为什么警必以幻呢?乃是大道不为世人所识,与世人说道理,世人乃以“大道理”讥之。真理在世人眼中,或曰癫,或曰疯,或曰狂,只有在太虚,才能叫“幻”。再者,大道也只能“幻”而后显。世上有很多形而下的道理,说下你就明白了,比如二加三等于五,或者二加三不等于五。形而上的东西则不然,比如说贾雨村,你告诉他一万次,太贪要不得,当官要体恤百姓,以他之明,懂是懂了,但还是忍不住要贪;又比如贾赦,你跟他说,不能太好色了,只有真正的爱情才是值得追求的,太好色的结果必定失去爱情,他也可能会懂,只是做不到;又比如“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王熙凤,尤氏就警告过她多次,当她偏要抠两个苦瓠子赵、周两个姨娘的几两银子时,尤氏骂她是“没足厌的小蹄子”,尤氏劝她“收着些儿好,太满了就泼出来了”,尤氏还警告她好日子不是常有的,“好容易今儿这一遭,过了后儿,知道还得像今儿这样不得了?趁着尽力灌丧两钟罢”,说她弄这些钱没处使,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聪明如凤姐,也不是不明白,但就是忍不住要贪。这些人好比前人小说所说的人的灵魂附到狗的身上,见了大便,心知不可,但忍不住要吃;人的灵魂附到鱼的身上,见鱼饵,心知不可,但就是忍不住要上钩。这些人都必定要经历了人生沉浮之后才能悟,只是很多人到了那个悟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所以有大慈悲之心的人以幻警之,而使之后觉也。

这样以幻警迷是中国文化的一贯传统。《论语·微子》说,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这里,接舆认为孔子也执迷不悟,孔子在他眼中,也是束于教之曲士不可语于道,跟孔子说道理,孔子是听不进去的,所以非警之不可。

禅宗的例子则更有趣了。《补续高僧传》说,济癫和尚“饮酒食肉,与市井浮沉。喜打筋斗,不着裤,形媟露,人讪笑之,自视夷然。为人诵经下火得酒食,不待召而赴”。佛门要是戒酒戒食肉的,济癫的这种行为是想告诉你,单靠戒酒戒食肉坐禅等,如果不破执著,也是不能解脱的,他这样形象的“语言”自然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济癫和尚号称慈悲和尚,他正是以“癫”(世人看来是癫,其实亦是幻)来警人的。济癫的自供更是说得清楚。济癫“尼姑寺里讲禅机”,“娼妓家中说因果”,“唱小词,声声般若;饮美酒,碗碗曹溪”,“禅仗打倒庞婆,共道风流和尚”。济癫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的是“醉昏昏偏有清头,忙碌碌的无拘束”。假若济癫不这么做呢?世人多半敬而远之,或者有人认为他高明,今天求财明天求官,这些都不能破执著,反而加重执著,与佛法背道而驰。

值得注意的是,济癫的这种“癫”与魏晋清谈者是有所不同的。魏晋的那些人,有炫名的嫌疑,他们是不度人的,只是为自己的名声,在他们的眼中,很多人是不屑被度的。济癫之“癫”却不一样,在己则更为洒脱,在人则更为慈悲。比之济癫,那些“逃空虚,远城市”,坐脱立亡之人,又焉知以幻警人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