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全面提高:学习要博广,不能偏颇单一(2)

 

2注意教育内容的基础性、全面性

【原典】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释义】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导学生:“知识、德行、忠诚、信义。”

教学内容是保证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前面已经讲过,孔子所要培养的君子,是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才,既要德才兼备,又要能文能武。为了实现这种教育目的,他有选择地安排了教学内容。

根据《论语》,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概括孔子的教学内容:一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是指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基本方面(知识、德行、忠诚和信义);二是:礼、乐、射、御、书、数,是指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三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书”,是指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材。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孔子的教学内容都包括了道德教育、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三个部分。这三个方面,从教育内容的结构以及社会的需要和个人人格的形成看,应该说是初步完整化了。

孔子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六艺教育,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课程,基本教材是经过他亲自整理编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古代文献,即“六经”。通过这些基础教材的施教,一方面传授发扬了历史文化知识,同时又进行着思想政治教育。“六艺”是孔子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六门技艺。在孔子看来,“六艺”是准备从政的人士必须具备的六种基本技能。据《周礼》载: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其中,“六艺”实际就是六门实践课程。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因此孔子教育弟子不仅要学会礼的仪式,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礼的精神实质;孔子重视乐教,编辑了教材,强调乐的道德标准,重视乐的社会效果;射、御重在学习基本作战技能和本领;书、数是书写和计算两门基础学科。

通过对“六艺”的学科性质和设置这些课程目的的分析,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内容方面的几个明显特点:

①将道德品质修养作为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作为孔门必修课的《礼》教,实际上就是专门的德育课,在《诗》、《乐》、《书》等诸门功课中,也始终贯穿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情操的这根主线。除此以外,孔子平时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也处处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品德教育,教给弟子最基本的做人原则、道理和要求。这一点在前一章中已详细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②十分重视美育,强调文学和音乐在陶冶情操方面的重要作用。作为“六经”之首的《诗》是一部典型的文学作品集,他教授的《乐》则是地道的音乐教育,而文学和音乐都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可见孔子对美育的重视。

③既注意知识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孔子将《诗》引为第一必修课,绝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背熟“诗三百”,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不学《诗》,无以言”),联想力“兴”,观察力“观”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群”。孔子将《书》(《尚书》)列为必修课,也不是要求学生背诵古代的文书,而是要学生从中学习古代帝王的治国经验。这些都属于能力的范围。

这一切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当时社会条件下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他施教是非常重视智育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必须注意教育内容的基础性、全面性;在课程设置和组织教学内容方面,密切结合现实条件和要求予以考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方面都要重视,它们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只有两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教育的全面作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