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员工工作是否到位,就看他是否遵循以价值为导向的要求。那么,应该如何以价值为导向呢?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站在创造价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站在创造价值的角度思考问题是以创造价值为导向核心强调的一点。因为只有先考虑结果的要求,才能做到以创造价值为导向,不然就是一句空话。具体来说,“创造价值”包括以下内容:以达成的目标为原则;以完成的结果为标准;在具体结果面前,只有成功,或者失败;在结果导向面前,不要轻易放弃,因为放弃就意味着失败;在目标面前没有体谅和同情可言,所有的结果只有一个——是或者否;在工作和目标面前,没有“人性”可言,因此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退缩。
其次,动起来是前提。
作为一名员工,有时不能只求完美,要创造更多的价值,先让自己动起来。例如,让你负责一个组装的项目,如果某个环节缺少一样东西,在这种情况下,语言描述哪里缺了什么东西是很难说明问题的,最好直接来分配、组装,完整地演示一遍。很多项目都需要采用实实在在的演示这一方式,其实这也是价值导向的一种思维方式。
再次,要有一个结果性目标。
结果性目标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一个重大要素,如果能把这个目标写成书面的承诺,结果是最好的。这种做法体现了员工对自身一种比较严格的要求,就算不能在预定时间完成任务,至少差距能够一目了然。
最后,做事不要过于追求完美。
工作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地,只有做得更好,没有最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去追求完美,就等于拖延了整个时间进度。对于公司来说,很多情况下按时拿出结果,比拖延时间拿出一个更好的、所谓的完美结果来得更重要。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完美甚至排斥完美,这只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策略。
总之,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而是追求结果。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行为,结果是目标,行为是手段。追求结果,是工作的永恒主题。
作为一名员工,在工作中一定要树立“以创造价值为导向”的工作理念,要想方设法去保证工作完成得更好,为公司创造效益。如果是客观的原因,那我们无能为力;如果因为我们自身的悲观判断就选择放弃,那等于是自毁前程。
突破束缚,向不
可能完成的任务挑战
一位刚从管理系毕业的美国大学生去见一家企业的总经理,试图向这位总经理推销“自己”到该企业工作。
可这家很有名气的企业的总经理根本没把这个刚毕业的小伙子放在眼里,三言两语便想把他打发走:“我们这里没有适合你的工作。”
这位大学生并未知难而退,而是另辟蹊径,话锋一转,向总经理提出了疑问:“总经理是觉得贵公司已经人强马壮,完全可以在市场上独占鳌头,不需要再有人员加入了,哪怕他有天大的本事,也对贵公司无益了,而且像我这样刚毕业的学生是否有能力还是未知数,宁可拒之门外,也不可贸然使用,是这样的吧?”
总经理无言以对,半晌才说:“你能将你的经历、想法和计划告诉我吗?”
年轻人似乎很不给面子,他又将了总经理一军:“噢!抱歉,抱歉,我方才太冒昧了,请多包涵!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值得一谈吗?”
总经理催促着说:“请不要客气。”
于是,年轻人便把自己的情况和想法说了出来。总经理听后,态度变得和蔼起来,并对年轻人说:“我决定录用你,明天来上班,请保持你的进取精神和对工作的热情,相信你会有远大的前程!”
现在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突破固有的规则,展现全新的自我。能够成就大事业的,永远是那些相信自己见解的人;是敢于想人所不敢想,为人所不敢为,不怕孤立的人;是勇敢而有创造力、往前人所未曾往的人;是那些勇于向规则挑战的人。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本田宗一郎就是这样一位勇于突破自我局限的人,他知道怎么样才能取得成功,除了要有良好的制造技术,还要有勇于进取、突破常规的勇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遭遇严重的汽油短缺,本田先生根本无法开着车子出门去买家里所需的食物。汽车开不成了,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本田先生就转变思路,寻找既方便又省油的方法。他突破常规,尝试着把马达装在脚踏车上。他知道如果成功,邻居们一定会央求他给他们装部摩托脚踏车。果不其然,他装了一部又一部,直到手中的马达都用光了。他想到,何不开一家工厂,专门生产自己发明的摩托车?可惜的是他缺乏资金。
他决定无论如何要想出个办法来,最后他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决定求助于日本全国20 000家脚踏车店。他给每一家脚踏车店用心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告诉他们如何借助自己发明的产品,为振兴日本经济出力。结果他说服了其中的8 000家,凑齐了所需的资金。然而当时他所生产的摩托车既大且笨重,只能卖给少数硬朗派的摩托车迷。为了扩大市场,本田先生动手把摩托车改得更轻巧,一经推出便赢得满堂彩,因而获得“天皇赏”。随后他的摩托车又外销到欧美,20世纪70年代本田公司又开始生产汽车并获得好评。
本田先生勇于突破自我,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细想在世界上,又有哪一种成功不应归因于勇于突破自我束缚的局限呢?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生活在一种被束缚、被阻碍的不良环境之中;生活在一种足以让人泯灭热诚、丧失志气、分散精力、浪费时间的氛围中,最终人的志向会因没有成绩而归于消亡。
突破一切阻碍、束缚我们的东西,走进一个自由而和谐的环境中,这是事业成功的第一个准备。假如我们能够突破一切阻碍、束缚我们的东西,则可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勇于突破自我的束缚,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要敢于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挑战!
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精神,是获得成功的基础。职场之中,很多人虽然颇有才学,具备种种获得老板赏识的能力,但是却有个致命弱点:缺乏挑战的勇气,只愿做职场中谨小慎微的“安全专家”。对不时出现的那些异常困难的工作,不敢主动发起“进攻”,一躲再躲,恨不能躲避到天涯海角。这些人认为要想保住工作,就要保持熟悉的一切,对于那些颇有难度的事情,还是躲远一些好,否则,就有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结果,终其一生,也只能从事一些平庸的工作。一位老板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说:“我们所急需的人才,是有奋斗进取精神,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世界上到处都是谨小慎微、满足于现状、惧怕未知与挑战的人,而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员工始终供不应求,是人才市场上的“短缺货”。
如果我们是“安全专家”,不敢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那么,在与“职场勇士”的竞争中,就永远不要奢望得到老板的垂青。当我们羡慕那些有着杰出表现的同事,羡慕他们得到老板器重并被委以重任时,我们一定要明白,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他们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勇于挑战“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正是秉持这一原则,他们磨砺生存的利器,不断力争上游,最终脱颖而出。
在工作中,渴望成功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当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难工作摆在我们面前时,不要抱着“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更不要花过多的时间设想最糟糕的结局,不断重复“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念头——这等于在预演失败。
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
有人说,身在职场,就像演员置身于舞台一样,不同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看着你,你的一言一行都不可敷衍、懈怠。
只有对自己高度负责,任何时候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永远保持职场中的主角位置。
工作不是为了老板,如果你始终认为你的工作只是应付老板,那你可能永远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无法真正地获得独立自主。
只要你对自己充满信心,在职场这个宽广的舞台上,你永远是唯一的主角。自信不光是一种精神面貌,更是整个人生观与心理状态的展现。心态对于一个人的自信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自信必须先在内心中树立一种信念,而且需要你毫不松懈地进行自我训练。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具有强大的自信,往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汉斯和诺恩同在一个车间里工作,每当下班的铃声响起,诺恩总是第一个换上衣服,走出厂房;而汉斯则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他十分仔细地做完自己的工作,并且在车间里走一圈,确认没有问题后才关上大门。
有一天,诺恩和汉斯在酒吧里喝酒,诺恩对汉斯说:“你让我们感到很难堪。”
“为什么?”汉斯有些疑惑不解。
“你让老板认为我们不够努力。”诺恩停顿了一下,接着说,“要知道,我们不过是在为别人打工,不值得这么卖命。”
“是的,我们是在为老板打工,但也是在为自己打工。”汉斯的回答十分肯定有力。
“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这种想法有很强的代表性,在许多人看来,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意义并不大。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建议从现在开始,就把这种荒谬的想法扔到垃圾堆里。
“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一旦你有了这样的想法,在工作中你就能找到比别人更多的乐趣和收益。你会早来晚走,加班加点,生产出的产品也会比别人生产的更优良。此时,身边人,尤其是你的老板,会看在眼里,把你和别人区别对待。当提高工资和晋升的时机来临时,他首先考虑的肯定是你。
许多人对于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使命感,他们常常把问题归咎到工作上,但是这样的理由听起来实在很荒谬。虽然大家都会对自己的工作有诸多抱怨,但是有些人依旧倾注全部的心力在这些看似枯燥的工作上面。
应该明白,在一个人工作的时候,其实是在为自己工作,自己进步了,能力提升了,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在为公司工作,没有公司与团队的支持,就失去了实现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是为了责任而工作,没有责任,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国外有位著名的企业家,他曾将世人分为三种:一种是先知先觉的人,一种是后知后觉的人,最后一种是不知不觉的人。他认为,不知不觉的人工作很辛苦,不知为何工作,他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虚度年华;后知后觉的人仅仅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落入工作的痛苦里面,每天奔波劳碌;而先知先觉的人则不一样,他在为自己工作,是在享受工作,因为工作是他生命成长的一个契机、机遇,他把工作当作一种享受,而非聊以糊口和赚取金钱的工具。
工作是为自己,不要在乎别人的说法,积极工作,能从工作中获取快乐与尊严,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能实现个人人生的价值。这样,我们的人生会更辉煌,生命会更有价值。
将个人追求融入团队目标
作为一个工作中的个体,只有把自己融入团队之中,凭借整个团队的力量,才能把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棘手问题解决好。
团队和个人的关系就好像是水和鱼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是鱼,而我们的团队就是水。鱼是离不开水的,无论我们从事怎样的工作,其实都是处在一个团队当中。只有这个团队中每一个人各司其职,团队这个整体才可以有效运转。在现代公司里,单凭一个人是无法完成一个有规模的项目的。团队的命运和利益包含了每一个成员的命运和利益,没有一个人可以使自己的利益与团队相脱节。只有整个团队获得更多利益,个人才有望得到更多利益。因此,每个员工都应该具备团队精神,融入团队,以整个团队为傲,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与团队其他成员协同合作。
相对员工的需求来说,团队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了提高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必将按照公平和效率而不是平均的分配方式来进行。这就会引起部分员工的心理失衡,特别是团队中的资金、名誉、人员、地位、时间、权力等资源越是稀缺,越容易导致一部分人的心理失衡。心理失衡的员工常常以不合作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事实上,这样的人应该对团队中的分工,以及分工带来的职责和收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每个人在团队中,有各自的分工以及相对应的职责。团队的分工更多的是对各个成员性格、才智、能力进行对比后产生的后果。你可能在这方面存在优势,但是有可能他在这方面的优势比你还要明显,而这个位置又只需一个人。这个时候,团队选择了他,把你放到了其他的位置。而决定把你放在另外一个位置,也一定是因为你在那个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存在着优于其他人的能力。当然在具体分工上还是有轻与重之分。有的人做的工作对于整个工作项目来讲,影响要大得多。他们的收益是比团队中的其他人高一些,但他们的工作相对要复杂些、辛苦些,所承担的风险也就相对的大些。一个项目弄砸了,首先受批受罚的是团队领导,然后是负责整个项目的核心技术人员,绝不会是专门焊接电路板的助理工程师。前两者的收益明显高于后者,但他们所承担的压力也会高于后者。
需要付出的努力多,承担的风险大的工作自然就会有较高的回报,这一点是大家比较认同的。所以就不要再对那些收益高的团队成员不满,更不能想方设法地为他的工作设置障碍。工作不是我们借以发挥不满情绪的工具,设置障碍更不能作为报复的手段。
一个对自己所在团队负责的人,其实无疑是在对自己负责,因为他的生存离不开这个团队。他的利益是和团队密切相关的。就好像一个水域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决定着在这一水域中的鱼类的生存状况。只要我们在这个团队中待一天,我们就应对这个团队负有一天的责任。你的团队需要你,而你自己更需要立足于你的本职工作,不懈地努力。也许,团队中存在着分配不均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改变非一朝一夕之事。努力工作,优劣自有评说。与其在谩骂和懈怠中浪费自己的时间,钝化自己的才干,不如在与人合作中发挥才干,使自己通过各种项目的锻炼逐渐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在工作过程中,与他人和谐相处、密切合作是一个优秀雇员所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越来越多的公司把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作为甄选员工的重要标准。团队协作不是一句空话,一个懂得协作、善于协作的员工,是推动工作前进的极好的润滑剂。工作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员工是公司高薪聘请的对象;而一个不肯合作的“独行侠”,势必会被公司当作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剔除掉。
一个业务专精的员工,如果仗着自己比别人优秀而傲慢地拒绝合作,或者合作时不积极,总倾向于一个人孤军奋战,这是十分不明智的,他其实可以借助其他人的力量使自己更优秀。
保证事业有成的方法之一是让与你共事的人喜欢你、欣赏你。只有善于合作,融入团队当中,你周围上上下下的人才会希望你成功,同时在大家互相的欣赏、合作中,团队的力量会被放大,团队的目标和你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会尽快实现。
融入团队永远是使自己受益也让别人受益,只顾自己的人不愿让别人受益自己也不会受益。工作是一台结构复杂的大机器,参加工作的每个人就好比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只有各个零件凝聚成一股力量,这台机器才能正常启动。这也是工作中每个员工应该具有的工作精神和职业操守。
作为实施项目的团队成员,尤其要加强个体和整体的协调统一。在工作中,你绝不应该只顾自己,必须处处都为他人着想,最好把别人也当作你自己一样看待。这样合作带来的是工作业绩的双赢。
无论是从公司发展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考虑,你都不能脱离协作,而且必须融入团队中去,让协作发挥出它的最大值,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养成协作的习惯,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