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自我颠覆:管理新转型(1)

优秀的体制和执行能力是实力不出众的招商银行成功的保障。面对企业壮大后的弊病和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马蔚华能否实现银行的顺利转型?

银行的困境:谁还需要银行?

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两大脱媒的挑战,一个是资本性的脱媒,一个是技术性的脱媒。资本性的脱媒是融资减少,即股票、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的发展使得银行的融资份额减少。银行过去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商业银行在融资当中一统天下的地位被削弱。

目前所有的商品价格已经市场化,只有资金的价格还没有放开,从2007年元旦开始,中央银行每日对外发布上海同业拆借利率,这是一个信号,也就是全面利率市场化的时代已经不远了。在企业融资的空间里,银行的份额在减少,银行盈利也受到挑战。2005年开始中央银行发一千亿短期融资债,短期融资债的成本是三个点,银行融资贷款成本是五个点,相当多的一批优质客户发了短期融资债去还银行贷款,银行的业务受到挑战。

银行作为社会支付的平台,其支付功能是借助于IT实现的,但是当前很多IT企业,从微软到索尼到阿里巴巴,都在试图进入支付领域,都在成为银行的挑战者。此外国内能源企业开始在金融业领域扩张,2009年4月中石油成功收编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并将其改名为昆仑银行,足以彰显其欲借打造金融帝国来实现全球扩张的意图。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旗下的金融板块门类最为齐全,囊括信托、保险、基金等领域。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全球的银行业正呈现出信息化生存的趋势、综合化经营的趋势、资本市场化的趋势和发展国际化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马蔚华在2005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预测,中国银行的各种结构将在未来五到十年发生巨大变化。马蔚华用“4个50%”描述这种巨变。银行间接融资在整个社会融资的地位,将从现在的%下降到50%甚至以下,同时,从消费信贷和批发信贷的比例来看,批发性信贷将从目前的90%以上降到50%以下,相应地,消费信贷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0%提高到50%以上,消费信贷和中间业务带来的利润收入将上升到50%以上。

时下,战略调整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变革的共同方向,积极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也几乎成为所有商业银行行长共同的话题。中国银行业集体战略调整是因为三方面原因:资本约束、经营环境和客户需求。国际国内监管规则的变化使得资本约束成为悬在商业银行行长头上的一把利剑,所以所有的银行都在考虑如何节约资本金。银行要用有限的资本创造更多的利润,就必须发展资本消耗少的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

同时,中国个人金融资产不断增加,贫富差距加大,说明富人的金融需求增大。从企业状况看,对GDP做出80%-90%贡献的是中小企业,而它们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占比只有16%。这些数据都显示了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空间。另外,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争夺的领域也集中在三个方面:高端客户、信用卡和中间业务。

所以,在现实情况下,如果一家银行还处于规模冲动、对公贷款、死傍大客户的思维中,将注定被市场淘汰。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更要先行一步。虽然理念上大家都在谈战略调整、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但很多银行人士仍然很难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或者在考核时仍然要拿出一份规模、利润、市场份额数字好看的成绩单向上级报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