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担心我,我没事。”在父亲过世时,格瑞斯说,“这样真的比较好,这是个祝福,他再也不用受苦了。”
当朋友告诉你,他所爱的人的死亡“是个祝福”时,你该说什么呢?至少我们无法像平常一样说一句“我很遗憾”了事。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刚刚失去所爱的人来说,解脱的感觉胜过了悲伤和遗憾——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半夜接到医院的电话,不再因为无法帮病人减轻痛苦而有负罪感,或者担心对病人的照顾不够周到,也不再焦虑这一切何时才会结束。
当朋友告诉你某个人的去世“是个祝福”时,你常常不知道该说什么。但如果你能接受他们的想法,并明白即使如此,他们还是有些回忆需要整理,有些事情需要在心里了结,有些梦想已经实现,但有些梦想却永远无法成真。
即使死亡来得很缓慢,生者还是必须向这个最终的结局妥协。或许已经预告很久的死亡最后只是草草结束。生者在一段时间以后才会感到悲伤,因为悲伤已经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太长时间了。
你永远也无法体会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的感受,所以你千万不要先说出:“这是个祝福。”但如果这是一个家庭对一场艰难旅程终于结束的感受,你也不要感到震惊。
在那个特殊的夜晚,格瑞斯不想要人拥抱,也绝对不希望邻居突然带着晚餐来找她。在仔细聆听并感知她的话语后,朋友们察觉到她现在最不希望受打扰,而是想一个人待在自己的小家里,整理父亲的遗物。
也许她会带着微笑(或心痛)与家人彼此说些故事,拾起旧时记忆。也许她会接受生命的图像失去一角的事实,这同时也在提醒她几年前的另一个失去——她的母亲。
当双亲都走了以后,人生命的某个阶段会彻底结束。那是个很奇怪的时刻,你生平第一次必须承认自己再也不是某个人的孩子。
要把某个人的去世当成祝福可能很困难,这可能和我们所接受的观念(或我们对生命的看法)刚好相反。然而,如果我们想要安慰一个因为死亡终于来临而感到解脱的人,接受她们的观点,并付出慈悲,这才是比较有帮助的——即使我们不认为自己遇到同样的事情时会有这种感受。
我们可以说:“看来因为他的过世,你们终于不必辛苦过日子。不过,我想你们还是需要时间,才能适应那种艰难日子的结束。”
你如何将善意传达给某个觉得死亡是种祝福的人呢?那就是接受她们真实的体验,而不要评论她们该不该有这种感受。
■疗伤笔记
不同的人对亲人的死亡(或者说对死亡)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感受。作为亲友,我们在面对失去亲人的当事人时,很可能会遇到我们所难以理解的反应。但当下的重点不是辩论谁对谁错,即使那感受是你所难以理解的,都需要得到你的尊重。而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当你能够跳出自己的观点,试着去尊重他人的不同看法时,有一份理解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了,而在当下那是最真实的交流。
事情的发生谁也无法改变,但不同的看法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也会对失去亲人者的生活造成不同影响。如果开放不同观点能够让生者更加释然,乐观地面对未来的人生,那一切又有何不可呢?毕竟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感同身受,只能尊重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