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以“红帽子Linux6.2版”的开发来进一步说明创新社区显示出来的力量。该操作系统于2000年发行,比7.1版早了一年。它只有1700万条编码,相当于4500个程序员工作一年,需要投入的成本是6亿美元。可以看出,7.1版与6.2版相比,软件的规模扩大了60%,开发成本要增加60%。一年中,开源社区的创新贡献提高了两个等量级——这对普通的软件开发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成绩。
网络和网络社区的创造力在其他各种领域也表现出来。比如“维基百科(Wikipedia)”,它是基于网络社区的百科全书。这种在线百科全书发端于2001年1月,在数万人的协同努力下,它迅速地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参考书平台。到2007年7月,维基百科已拥有75 000多名活跃的信息提供人员,他们用250多种语言提供了7 704 000个词条的解释。有关维基百科可靠性和准确性的争论一直在继续(比如颇具声望的《自然》杂志认为,在准确性方面维基百科可与神圣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相媲美,但其他研究显示的结果却恰恰相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社区的创新力使维基百科成几何级数增长。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开源新闻”,或者称为“百姓新闻”。首份开源报纸是《欧玛新闻(Ohmynews)》,这是一份发行于2000年2月的韩国网络报纸。此份报纸上的大部分文章由读者编写,该读者社区拥有41 000多名百姓记者。作为一份百姓报纸,《欧玛新闻》在2002年的韩国总统大选中显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欧玛新闻》的国际版(英文)于2004年2月发行,100多个国家的1500名百姓记者为报纸提供新闻。
全球网络在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也促进着科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有一个著名的研发网络社区是InnoCentive网站,这是全球科学家汇聚的社区,它帮助大公司解决研发中遇到的问题,方法则是向全球科学家征求解决方案。InnoCentive是一个科学家社区,科学家们来自170多个国家,它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包括石化、塑料、生物技术和农业技术。为说明这个网络社区的力量,我们以Eli Lilly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对微分子结构的研发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开始公司依靠内部的研发力量,12个人花了一个多月都没有能解决问题。2003年6月,Eli Lilly公司将问题公布在InnoCentive网站,不到5个月就得到了一个解决方案——一位德国退休科学家找到了方法,使得Eli Lilly公司内部的研发团队成员相形见绌。通过InnoCentive网站,Eli Lilly公司与近3万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取得联系,而他们都是InnoCentive论坛的成员。InnoCentive网站以及其他诸多网络中介提供的案例都说明了网络社区所具有的创新能力。不管是加快创新速度、降低创新成本还是提高创新质量,网络都以几何级数的形式为我们创造了价值。
或许宝洁公司最能够体会以网络为中心的力量。该公司积极地与外部的创新网络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公司的研发效率提高了60%,创新的成功率翻番,创新成本则明显下降。
这些例证和其他显示全球智慧的创新能力鼓励越来越多的公司改变旧有的自主创新战略,更加重视合作创新,更加重视网络中心的力量。然而,大部分的公司高管都承认,利用这种创新能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现在让我们简明地介绍“做起来”会遇到哪些巨大的挑战。
“向外看”的挑战
当组织采纳了以网络为中心的创新战略,就面临着不同的网络和社区,也面临着不同的创新机遇。公司经常会面临的3大挑战是思维模式和文化挑战、环境挑战和执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