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的深渊

用神经心理学揭秘神话的起源神话诞生于萨满的深度迷幻下的所见所闻,而并非是人们异想天开的杜撰。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英雄神话之所以具有大同小异的故事情节,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产生方式——迷幻。

神奇的萨满巫师在东北民间流传甚广的满族神话《尼山萨满》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名叫巴彦的富人,中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然而不幸的是,儿子15岁那年在山中打猎时突然暴病身亡。巴彦夫妇悲伤欲绝,便哀求一个名叫尼山的法术过人的萨满,到阴间找回儿子的灵魂。

尼山萨满穿上神衣,戴上神帽,腰扎神铃,手持萨满鼓,开始起舞并祈祷歌唱,很快进入到迷狂状态之中。许多神灵也赶来,和尼山一起开始了他们的迷幻之旅。兽神在跑,鸟神在飞,来到了一条河边。尼山向摆渡的瘸子唱起了神歌,在他的帮助下顺利渡河。可是到了第二条河,既没有渡口,也没有渡船,尼山又唱起神歌,求助于更强大的雕神、蟒神等动物神灵,然后把手鼓扔在河上,自己站在鼓上像风一样飘过河去。到了阎王的三道关口,她用酱和纸贿赂把关的小鬼,顺利过关。众神在阎王城中抓住了死者的灵魂。在返回的路上,尼山遇见了她死去多年的丈夫,可是由于丈夫死去的时间过长已无法救活,为摆脱纠缠,以免影响归程耽搁救人,尼山不得不将丈夫扔进永世不能再生的丰都鬼城。尼山醒来,向人们讲述了去阴间的经历,并把灵魂放进死者的躯体,使其马上活转过来。巴彦全家十分高兴,把自己的一半财产都给了尼山。但尼山本人却因没有救治丈夫而被婆婆告上了京城。皇上命刑部定罪,将尼山和她的神器一并装入箱中,沉入井底,无皇上圣旨不得复出。

雷同的神话英雄尼山萨满的故事在全世界各民族浩如烟海的神话故事中显得并不出奇,因为很多民族的神话英雄都有过这种艰辛的经历。然而美国人类学家坎贝尔却从中看到了不寻常的地方,他觉得世界各地神话英雄们的历险故事似乎总是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在他的著作《千面英雄》中,坎贝尔作了一个有趣的归纳:

神话中的英雄总是从他日常住的小屋或城堡出发,被引诱、被带到、要不然就是自愿走到冒险的地方。在那里他遇到一位幽灵或神灵守卫。英雄可能打败这名守卫或博得他的好感而进入幽暗的王国。随后英雄就在一个陌生而又异常熟悉的充满各种势力的世界上旅行,有些势力严峻地威胁着他,有些势力则给他魔法援助。之后英雄会经历一次重大考验,从而得到他的报偿。最后要做的事是归来。英雄们可能在神灵的赐福保护下启程,或者是逃走并被追捕。到达神秘王国的边界时,那些保护或者追捕他的超自然力量必须留下,而我们的英雄则离开那可怕的王国,他带回来的恩赐使世界复原。

《尼山萨满》的故事结构无疑成了坎贝尔的一个证据。为什么全世界的原始人类会有这样的雷同?是人类的想象力太过贫乏?恐怕不是。人类学家相信,一定有某种共同的东西隐藏在神话的背后,使全世界原始人类创造的神话都显示出相同的特征。

迷幻的巫师萨满,东北地区的人们俗称为“跳大神”的,是一种被人类学家称为“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中的巫师。这种宗教一开始只被看做是中国北方地区土著民族的宗教现象。但人类学家后来发现,其实萨满教普遍存在于中北亚洲、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太平洋群岛、非洲和北美、南美等世界各地的土著民族之中,甚至发现它是人类史前文化中一种普遍的原始宗教现象。

研究神话起源的人类学家们觉得,对于萨满教这种原始宗教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原始神话的起源之谜。

据说,作为人神之间的使者,萨满具有超乎自然的能力。他可以治病、引渡亡灵、为个人或氏族卜算未来,运用过人的洞察能力和预知能力,还可以发现和看见常人所不能发现和看见的事物。萨满最神奇的技能莫过于他那穿越人界和神界之间的旅行。萨满利用舞蹈、击鼓、歌唱、饮酒或是服用药物进入迷幻状态,这时他的灵魂就可以离开身体上升到天空或是下降到地下的世界,为自身或是族人寻找知识、能量以及有关治病、狩猎的信息,向神祇请愿,寻回迷失的病人的灵魂,或是引渡亡灵至永生之处。在其灵魂飞翔的时候,他甚至可以化身为一种动物,比如一只翱翔的大鸟,或是一只勇猛的狮子。

迷幻状态是萨满同神界沟通时所必须具备的技能。而萨满神话的历险部分也是从萨满进入迷幻状态开始,至萨满恢复清醒状态而结束的。莫非迷幻恍惚状态就是关键所在?

神经心理学的发现20世纪20年代,有个名为海恩里希·克鲁威尔的美国心理学家在进行系统的视觉成像研究时惊奇地发现,当人在电流刺激、火光闪烁、药物、过度疲劳、感觉剥夺、精力过分集中、操纵听觉、偏头痛、精神分裂、换气过度、节奏运动等手段的作用下,产生意识变态,也就是迷幻恍惚状态时人的神经系统和视觉系统不依靠外部的光源就能够产生一系列的知觉形象。

美国心理学家罗纳尔德·西格尔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随后提出了一个神经心理学模式,根据这种意识变态程度的深浅,将那些景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意识变态程度最浅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人们可以看见诸如点、之字形、格子、成组的平行线、鸟巢状曲线以及旋转状曲线等各种几何形状。有些纹样似乎具有某种意义,但是另一些纹样却并无实质上的意义。

第二阶段,主观意识似乎要把这些几何图像同具有宗教和情感意义的物体联系起来。比如,当这个人渴了的时候他的眼前或许会出现杯子的图景,当他恐惧的时候或许他的眼前会出现炸弹的影像,一个之字形纹或许就成了一条蛇。

第三阶段是迷幻程度最深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会经历一个旋涡或是一段隧道,旋涡或隧道的尽头是明亮的光。在旋涡的内表上还会出现方格纹,在方格的不同的间隔中会出现人、动物、怪物等与人们主观意识或是文化背景有关的图像。当上述题材从隧道的尽头浮现时,人们会发现它们实际上处于一个奇异的迷幻世界之中,人类、怪物都愈发显得清晰和真实。人们感觉到自己能够飞翔或是已然变成了某种鸟类。

人类学家在这个模型的指导下考察了世界各地的原始民族文化,居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在南非土著的岩画中,三个迷幻阶段的图案居然都能找到。尤其是第三阶段的图像十分清晰,这些图像包括动物、怪兽和人兽合体等。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盆地肖肖尼科索印第安人的岩画中,以及欧洲旧石器洞穴壁画上,人们也能发现心理学家展现给大家的那些圆点、格子、之字纹、巢状曲线以及其他几何符号。另外,洞穴壁画中的半人半兽、怪物以及动物图像也与迷幻状态第三阶段非常吻合。

一次萨满旅行的实验如此一来,似乎真相大白,原来原始民族的神话想象都是由心理迷幻而来。可是心理学家展示给人们的都是些分散的图案,并不是有头有尾的神话故事。毫无神性的普通人如果进入迷幻状态,是不是也能进行一次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萨满式旅行呢?

一位叫做海里特·弗朗西斯的美国女画家曾通过服用迷幻药物进行了这种实验,醒后她用九幅图画描述了她在迷幻状态下的死亡—再生经历。

开始进入迷幻状态时,她的感知被改变,周围的一切变得不再熟悉。随后她感觉到自己在通过一个旋涡样的隧道和象征着死亡和毁灭的骷髅形符号向下堕落。在下层世界中,她经受着被刺穿和被折磨的感觉,周围是死亡的景象,一片萧条。她被撕裂得只剩下了骨架,在她的上方有一线光亮,她挣扎着不顾一切地向那线光亮奔去。当她挣扎着从这个充满了死亡和毁灭气息的王国逃走的时候,她感到有人向她伸出了援救之手。她看见了一只鸟,于是向那只鸟恳求帮助。她的身体开始重新形成,获得了新生,而鸟则环绕四周陪伴她。

这可以说是一个情节完整的故事,让人联想起尼山萨满的历险经历。旋涡样的隧道、骷髅形符号、鸟等物像均为神经心理学模式的第三阶段的典型标志。萨满们很有可能就是在进入深度迷幻状态的时候,经历了他们的神话故事。

现在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神话诞生于萨满的深度迷幻下的所见所闻,而并非是人们异想天开的杜撰。而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英雄神话之所以具有大同小异的故事情节,也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产生方式——迷幻。几千年前,在某一个古老部落的营地中,一位身着奇装异服,手持各种神秘道具的萨满饮下烈酒,或者神秘的草药,然后在舞蹈中进入癫狂的迷幻状态。清醒之后,他将自己的神奇经历告诉给虔诚的部众。于是,一段英雄历险的神话就诞生了。这一幕很可能在各个古老民族的历史上都多次出现,创造出大量具有雷同故事结构的神话。这就是人类千古以来为之陶醉的神话的真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