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得敌人哑口无言

怎样才能击中敌方最脆弱的命门呢?靠义正辞严的斥责或是秽语污言的谩骂?不用这么费劲,恰到好处地提几个问题就能够事半功倍。

两国交兵,不仅仅是真刀实枪,流血厮杀,心理战也常常必不可少。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伊拉克战争,漫天飞舞的传单海报、嬉笑怒骂的报纸广播、触目惊心的电视新闻早已让人们熟知了心理战的厉害。不过,怎样才能击中敌方内心最脆弱的命门呢?靠义正词严的斥责,或者是秽语污言的谩骂?不用这么费劲,很可能恰到好处地提几个问题就能够事半功倍。

卡维尔小姐被枪决之后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如火如荼。一位名叫卡维尔的英国女护士在已经被德国占领的比利时组织抢救伤病员。德军要求她在护理受伤的比利时和法国俘虏时也充当看守,可是卡维尔认为这既不是自己的职责,也不符合红十字精神,最后还是放跑了几名伤兵。于是,德国占领军在一天深夜秘密将她逮捕,交军事法庭审判。美国公使闻讯要求同卡维尔小姐见一面,也被德军拒绝。2个月之后,德军发布通告说,军事法庭已经于日前判处卡维尔小姐死刑,并且在9个小时后的凌晨两点执行了枪决。

正在为寻找不到宣传素材而发愁的协约国心理战专家精神为之一振,立即抓住这一事实向德国展开攻势。

英国宣传专家向德国军民散发了一种看起来没有什么火药味儿的传单。传单上只印着一张卡维尔小姐的照片。她坐在自己家的草坪上,用手抚摸着心爱的猎犬。除了标题“伊迪丝·卡维尔小姐”之外,传单上找不到半句文字解释。然而就这样一张几乎让人不知其所指的照片传单,拉开了一场心理战役的序幕。

接下来,协约国的心战专家连续进行了一连串的宣传:

一、德军枪杀了一位不分敌我护理伤兵的天使般的姑娘。

二、德军枪杀了一位天真的、爱动物的、爱自然的、心地善良的妇女。

三、为什么德军对逮捕卡维尔小姐的事情如此保密呢?

四、判决之后仅仅9个小时就在深夜执行枪决,德军为什么这样急于杀掉她?

五、德军为什么违背国际公约的规定,将与军事毫不沾边的护士交给军事法庭审判?

六、德军为什么不许美国公使和其他任何人与卡维尔小姐见面?

七、卡维尔小姐认为自己看守伤兵不符合红十字精神,德军是不是因此而杀她呢?

这一系列问题几乎找不到直接揭露德军残忍和践踏人权、无视国际公约的字眼,却直接将卡维尔小姐与德军的罪恶行径联系在了一起,迫使从来不承认自己残暴的德国当局不得不低头认罪。更重要的是,这种以提问为主的心理战手法,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德国军民的心中,使他们感悟到自己所处环境的阴险和危机,丧失了对当局的信任和对将帅的忠诚。

这也是武士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为了离间日本与德国的关系,英国秘密宣传机构再次出手,在一本名为《这也是武士吗?》的小册子中,向日本人提出了一连串要命的问题。

这本小册子中有38幅插图,有的描绘的是德国潜艇击沉客轮;有的是德军行进时,把包括妇女在内的比利时人推在前面;有的是比利时家庭中丈夫被杀害,妻子被侮辱;还有的是德军将阵亡者的衣服扒下来捆好运走……

围绕这些画面,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连串问题:德国人用鬼鬼祟祟的潜艇击沉没有武装的客轮,这也是武士吗?入侵中立的比利时,这也是武士吗?用平民做挡箭牌,这也是武士吗?对妇女采取粗暴行为,这也是武士吗?处处破坏国际公约,这也是武士吗?

日本人看了这个小册子,得出的答案显然只有一个:德国人不是武士,不值得日本人学习和支持。于是,英国人通过提问题迫使日本军国主义者不敢明目张胆地支持德国,使德国陷入了精神、舆论和外交的孤立。

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心理战机构也曾经相当有效地向美军官兵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石油王国的王公贵族们用大把大把的钞票把本该属于你们的美国女孩弄到手,你们反而要来保卫他们吗?在这个不战死也会活活热死的沙漠里,你们得到了多少消暑品?你们愿意缺胳膊少腿地成为慈善会中令人可怜的对象吗?即使你能侥幸完整地离开这里,会不会像越战综合症的患者那样留下心理创伤?……

如此连珠炮似的提问,确实引发了美军官兵的深思,加重了他们的思想负担和厌战情绪,使美国当局不得不加倍地安抚和教育前线士兵。

让敌人自己去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心理战专家温斯登将军总结自己的工作时说:“什么是心理战宣传?心理战宣传就是提问题。”高明的心理战不会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而是设法以科学的方法和高超的艺术引导地方军民自己去想,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得出我们所要告诉他们的答案。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总是坚信自己的聪明有过于他人,对外人交给他的现成答案总是或多或少抱有怀疑态度,而经过自己的思考得来的结论则是最正确最可靠的。在战争时期,人们总是担心和害怕错误地接受了片面和不正确的答案,就更加依赖自己的判断推理。所以,要想使他们的思想行为向某个特定的方向发展,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他们进行引导式的提问。先把事实抛出去,让人们自己与事实进行对话,自己去回答问题,寻找答案。这就是心理战的诀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