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2)

减税的好处

美国自保的另一大重要举措是减税。

大规模的减税,是自保阶段必须要做的。凯恩斯认为,确保就业的增长是应对经济危机首要的环节,而减税无疑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选择:给企业减税,提高其生存能力,使其有继续投资、提供就业岗位的动力;而对个人减税,则可以挽救消费日渐滑落的颓势,提高民众的抗危机能力。

而且,减税还有一个重要好处:它对在海外投资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些企业会把利润转移到美国,而不是留在企业所在国。这实际上会增加美国的收入。在中国的很多外资企业,交易额非常大,缴纳的税款却寥寥无几,就是因为他们通过会计手法,把原本应该交给中国的税收,转移走了——这也是美国每逢遇到危机必先减税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7年,国家统计局一个课题组完成的一份关于外资的研究报告称,在所调查的亏损外商投资企业中,通过“转让定价”避税给我国造成的税款损失达300亿元。外企逃税花招并不神秘,他们逃避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关联交易,采取转让定价的形式。据统计,这种手段占到逃税金额的60%以上。采取“转让定价”就是通常说的“高进低出”,这样外企很容易形成账面上的亏损,利润则转移到税负低的国家、地区。而对与外商进行合资或合作的中方来说,转让定价将直接侵犯自己的利益。例如山东一家制药公司通过境外母公司直接定价的方式,将出口产品单价定为比国内同类产品平均价格低40元,以此来减少销售收入,变相将实际利润转移出境。企业的上述行为不仅会成为资金外逃的通道,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还会成为外国指责我国低价倾销的口实之一。

大规模减税

美国的减税规模是非常庞大而且慷慨的。

通过减税的方式应对危机,是美国政府近年来必然的选择。2000年下半年到2001年,美国高科技产业和网络业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信号。刚刚于2001年1月上任的美国总统布什,马上力主通过了《2001年经济增长与税收减免协调法》,鼓励人们为获得更多劳动成果而努力工作。

布什的减税政策避免了经济陷入更大规模的衰退,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9·11”事件的不良影响。2002年,布什政府推出了《2002年就业增加与职工援助法》,2003年推出了《2003年就业增长与税收减免协调法》,把在2006年要实现的减税目标提前到2003年实行,减税措施使得美国失业人数逐年降低。共和党指出,自从布什于2003年8月推出减税计划,到2006年年初,共创造了520万个就业机会。减税法案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使得纳税人的口袋里在过去5年间至少多了8800亿美元。

遇危机先减税,是美国政府(无论谁执政)一贯的思维模式。

2006年5月17日,布什再次签署新减税法案,决定今后5年内减税700亿美元。

美国前总统布什次贷危机发生后,布什再次祭出减税法宝。2008年1月18日,布什要求实施金额达1450亿美元的减税方案,以刺激经济增长,避免发生经济衰退。布什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并创造就业机会,国会和政府需要尽快就减税作出决定。减税可以增加消费开支。布什说:“减税必须有足够大的数额,可以使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必须是建立在广泛基础上的减税;必须立即生效,但是临时性的;必须不包括任何增税内容。”

2008年下半年,次贷危机有明显的加速恶化迹象,10月4日,布什签署了7000亿美元的经过修改的新版金融救助计划,这是美国政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经济干预。新法案加进了为期10年、总规模1520亿美元的个人和企业一系列减税计划,延长可再生能源公司以及高科技企业和制药公司期盼已久的研发抵税额,还加进推动清洁能源的180亿美元计划,允许企业向骑自行车上班的员工提供补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