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2)

诚如徐绍史所言,“利益分配不合理”首先是城乡土地利益分配不合理:从农民手中拿地,以万元为单位;在土地市场拍卖出让,以亿元为单位,计量单位相差万倍。其次是时间分配上不合理,前一任市长可以卖出未来三任市长的地,不仅透支城市发展后劲,更透支了子孙后代权益。利益分配不合理也包括不同产业投入产出不合理,对粗放用地、低效产业的依赖,使房地产像一块海绵一样,把资本流从其他产业领域源源不断吸引过来,使新兴产业缺血失血,实体经济无利可图,而房地产领域泡沫越来越大,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运行。

政府卖地的收入是直线上升的。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收入分别为7000亿元、近1.3万亿元、9600多亿元、1.59万亿元、2.7万亿元。五年合计总收入是72500亿元!这实际上相当于对民众的隐性征税。

其二,在货币化过程中,由于实行了去责任化,公共开支占比下降,为政府“节省”大量财富用于投资,使得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这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失衡甚至畸形。

必须找到“海绵”

货币化对中国房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货币化说白了其实就是寻找对货币进行吸纳的“海绵”的过程。

在货币供给超量的情况下,政府必须找到吸纳超发货币的海绵,否则,将导致物价的恐怖性上涨。

2010年12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的采访。

记者问:目前我国的货币存量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这不是说明咱们国家可用的钱多了吗? 

李稻葵答:但是它的负面影响是什么?它的存款形式是不稳定的,是随时可以变现、随时可以转换形式的。它不像股票,不像汽车,也不像固定资产,它的形式随时可以改变,随时可以从银行,或者从百姓的床褥子下面拎出来去买东西的,如果大量取出来,对银行体系是个冲击,对整个经济也是冲击。

记者问:把钱引到哪里呢?

李稻葵答:需要发展资本市场,股市要扩大,通过扩大股市的方式,把资金逐步地引出来。同时也要有序地让资金出国投资,前提是有序的、可控的,逐步出国投资。

从李稻葵的回答中不难看出,连“百姓的床褥子下面拎出来”的钱都让他不安,如果这些钱固化到了股票、汽车、固定资产上呢?就不像现金那么容易变现了,对银行体系的冲击、对整个经济的冲击就会减小很多!

显然,恰恰是房价的连年上涨充当了吸纳超发货币的巨大海绵,这种吸纳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是,这种吸纳作用又有弊端,它容易引发资金从实体经济流向楼市,从而对实体经济造成抽血效应,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于是,调控楼市成为必然。

另一方面,如果楼市中的资金,尤其是大量的投机资金,一旦由于恐惧调控而流向商品市场,又必然造成物价的飞速上涨,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由此造成楼市调控常常首鼠两端,难以取舍。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政府而言,最能够做到两全其美的调控措施,就是通过开征物业税的办法,让楼市中的投机资金不能抽身而退,让炒房者的部分利润,在这个过程中悄悄转移到有关部门手中。

在刚开始探讨物业税的时候,政府和专家们的意见高度一致:把开发环节和交易环节过重的税负,向持有环节转移,也就是说,物业税实际上是一个转移的问题,总量并不增加,而后来再无人提及转移问题,只提开征物业税,从“转移”变成了“加税”,两字之差,可谓天壤之别。现在,物业税已经借房产税的“壳”开始试点了。

房地产的秘密

我们通过对房地产货币化过程的分析,了解一下其中的奥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