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类食物(2)

某些谷类植物穗顶生有黑色的棘芒,而不是常见的正常种子。这些种子常感染有麦角菌,食用后会发生麦角碱中毒。真菌侵染会使谷类种子变黑发胀,产生豆瘤状结构。里面含有一种毒性非常强的毒素,是致幻剂的来源,食用过多有时会导致死亡。这类种子整个谷穗顶部都不能食用。

真菌

中等大小的真菌易于辨认,也更少受到昆虫的侵害。将整个植株都挖掘出来。如果将茎和根留在地上,就会增加识别的难度。不同种类的真菌要分开放置。这样即便不慎采集了有毒的,也不会污染其他食物。

有害植物

警告:

当心中毒。植物体中一般有两种毒素,但都很容易检测和辨别:□氢氰酸,口尝鼻闻时都有一种苦杏仁或苦桃味,最典型的此类植物是桂樱,叶片类似于桂树叶,含有毒素。捣碎叶片,牢记它的气味,不要食用含有此种气味的植物。

□草酸

某些植物中天生就含有草酸,如野大黄(多存在于叶片中)和酢浆草。如果树汁接触皮肤或舌面时有干涩或辣烫感,其中就含有草酸盐,应该避开这些植物。

□不要采集任何产生乳白色奶汁液的植物,除非能够确认它是无毒的(如蒲公英)。

□不要采集亮红色植物,尤其是在热带地区,肯定无毒的例外。野大黄具有红色条形斑纹的茎,可以食用,但叶片有毒。毒芹茎上具红紫色斑点,不可食用。

□不要采集分裂成五瓣形的浆果,除非确认它是安全的。

□最好不要采集茎叶上有着微小倒钩的野草或其他植物。用放大镜观察时你会发现它们具鱼钩状倒刺,而不像细长的毛发。它们会刺激口腔和消化道。□不要采集衰老或已枯萎的叶片。有些植物的叶片在枯萎后会分解形成致命的氢氰酸———这些植物包括黑莓、覆盆子、樱桃、梅树和桃树等,但是它们的嫩叶、鲜果或干果都可以食用。

□不要采集成熟的羊齿类植物,它们会破坏体内的维生素B,引起极其罕见的白血病,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只可食用紧紧卷曲的嫩头部。北温带地区所有的250多种羊齿类植物在幼苗期都可以食用。不过有些种类的气味不好,十分苦。有些具有带刺的线毛,在食用前必须除去。尽可能从柔嫩部分的底端折断,可以用手抹去茎叶上的绒毛。

识别植物 只有植物学家才可能识别生长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千万种植物。这里图示和描述的只占总量的一小部分。首先需要学会辨认的是那些世界各地广泛分布,且四季常见的植物。能否熟悉掌握其中的一两种,在意外发生后,也会导致挨饿或者坦然生存的两种不同的结果。先学习掌握以下植物,必须彻底熟悉它们。

温带地区:蒲公英、酸模、荨麻、车前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棕榈类、野生无花果、竹子。

荒漠地区:无刺仙人掌、刺梨、猴面包树、阿拉伯橡胶树(但不包括南北美洲所产的)。

极地地区:云杉、柳树(北极)、地衣(南北极),以及北部地区的夏季时还会生长一些分布在温带地区的植物。

海岸地区:巨藻和紫菜。

识别帮助

□位置: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如果了解了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那么就可以减少许多不确定性。

□形状及大小:该种植物是茎干粗状的大树或灌木,还是纤细短茎呢?枝叶茂盛还是仅有寥寥数枝呢?

□叶片:大还是小?梭形、圆形还是带形?叶边有齿还是圆滑?复叶还是单叶?颜色有特点吗?

□花:开花是季节性的,如果有花要注意花形、花色及其大小,单生还是簇生,着生部位等。

□果实与种子:是新鲜坚硬如坚果,还是细小粗糙如种子。注意颜色、大小、形状、单生还是簇生、裸果还是蒴果。

□根部:根部的形态可能有助于确认植物,除非是极不寻常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