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放弃越不能放弃

许多历经挫败而最终成功的人,他们感受“熬不下去”的时候,比任何人都要多。但是,即使感到“已经熬不下去”时,也“咬咬牙再熬一次”,虽然是愈战愈败,但依然愈败愈战,终于在最后一刻,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所以,我们切记:越想放弃越不能放弃。正如著名作家歌德所说:“不苟且地坚持下去,严厉地驱策自己继续下去,就是我们之中最微小的人这样去做,也很少不会达到目标。因为坚持的无声力量会随着时间而增长到没有人能抗拒的程度。

”当然,通常所说的“毅力”、“坚忍”是容易的,但“坚忍”的强度是否足够,只有一个指标――最后的效果。中国古语说过:“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废井。”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往往只隔着一层薄纸――是否有足够的韧性与耐性。

当然,每遇到一次挫败,就动摇一次信心,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成功者与普通人的不同,就在于其动摇信心的同时,也会说服自己再次树立信心。

伟大的开国者孙中山致力于推翻满清政府,在全国多次发动起义,但屡屡失败,最后他被别人讥笑为“孙大炮”。但他还是坚持初衷不改,继续号召同志坚持。终于,随着武昌城头的一声炮响,满清统治随之瓦解。

越想放弃越不能放弃,其力量体现在方方面面。很多时候,坚持就是取得最后成功的根本。如同哈维并非第一个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人一样,达尔文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进化论的人一样,哥伦布也并不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人一样,洛克菲勒更不是最先开发石油的人一样。但他们都是最能拓进、最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所以惟有他们获得特别的成功。

所以,人们习惯拿人和竹子相比,也是“一节一节成长”。人在每过一道“坎”时,都会充满颤抖般的战栗和紧张感,只有将力量集中到一点上来,我们才能顺利闯过去。闯得过去就意味着你上了一个台阶,闯不过去也就意味着成长的失败。

正因为如此,人生的“关键”时刻,往往就是生命的紧张和痛苦汇集到一起来的时候,我们必然会比平时感到加倍艰难。不过,有志于成功的人会将此视为好事而不是坏事,现实的众多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许多成功人士都说,如果缺少生命颤抖般的战栗和挣扎感,那就意味着你还没有触及成长的关键点,最终难以有所成就。

鉴于此,我们就要勇于承担那种“建设性痛苦”。

有这样一个故事:

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成功秘诀”讲座,邀请邱吉尔前来演讲。当时,他刚刚带领英国人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是在英国人最绝望的时期上任的。赢得了这样的胜利,他此时的声誉可谓登峰造极。于是,新闻媒体在演讲前的3个月就开始炒作,大家都对他翘首以盼。

这天终于到来了,会场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准备洗耳恭听这位伟人的成功秘诀。不料,邱吉尔的演讲只有短短的几句话:“我成功的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我的讲演结束了。”

丘吉尔说完就走下了讲台。当时的会场上鸦雀无声,一分钟后,便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所以,后来就人说,“这是一个何等震撼人心的总结啊!”

对比今天,有志于收获和成功的我们,切记不要抱怨我们周围的不如意。在你最想放弃的时候,恰恰是你最不能放弃的时候!只要我们精心呵护,我们播下的种子总会有收获的那一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