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也在时刻修正自己的看法,使用“在估值回到合理区域后”、“长期投资价值”之类的语句,体现出的是基金经理并不看好短期的市场,但是在字面上,你仍然找不到看空的字句。其实,在短期不看好的时候,基金经理们往往会避实就虚地说“中长期仍然具有投资价值”。
总起来看,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任何时候都会尽量不说“这个市场已经不具有投资价值”这样的话。因为如果市场不具有投资价值了,私募基金可以撒手就走,公募基金却不行,它们需要和市场玩到底。
图1-7 2006年以来偏股基金平均仓位的变化
进阶阅读:
1.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和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
目前国内的共同基金,可以向全部投资者公开募集资金的,一般称为公募基金,投资者通常在市面上买到的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都属于公募基金。另外有一些投资管理机构,采取私下募集资金或者发行信托的方式募集资金,并将资金投资于股市等资本市场以获得收益,这类基金被称为私募基金。
2008年有过投资的人都会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当年末铺天盖地的股票型基金在接近年终盘点时,“冠军基金”之争,比的是谁亏得少,最后的冠军基金全年净值损失超过30%。
2008年的私募基金,有很多业绩是超过公募基金这一水平的,还有一些私募基金在2008年年初就解散了,这实际上对其投资人来说是更负责任的做法,毕竟不赚钱也比赔钱好。
但公募基金并不能想撤就撤,股票基金和绝大多数偏股基金,其在股票仓位上是有下限的,即最低的股票持仓水平不能低于某一值,比如股票基金一般是60%,有的要求更高。
这就意味着,公募基金很难避免系统性风险。从2008年看,投资者所称的反应迅速、减仓及时的基金,最多也只是将仓位减少到底限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公募基金更强调的是基金的相对收益水平,即超越比较基准的回报。
比如,市场指数下跌了60%,公募基金的跌幅是30%,这只基金就被算作是很好的基金了,超越比较基准30个百分点;同样,如果市场的基准指数上涨了100%,公募基金的净值上涨了90%,虽然这个回报很不错,但相对于比较基准,它是不够的,业绩仍属于比较差的范畴。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比方。实际上每一只基金都会在契约里面写上其比较基准,有的可能是90%沪深300指数加上10%的上证国债指数,有的可能更复杂。
私募基金的操作方法则不同,它们的投资逻辑是紧盯 “绝对回报”,也就是说,你超越多少个百分点的指数都没有用,主要是看有没有正收益,有没有赚到钱。
大部分私募基金的收费方式也不同于公募基金,公募基金的基金公司收取的是管理费,按日计提。而私募基金虽然也收取较低的管理费,但主要依赖于正收益部分的业绩分成。比如,(私募)基金替你赚到了1 000万元,约定其中的200万元归(私募)基金所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股市每况愈下,私募基金可以清仓,可以全部买债券或者干脆解散,因为没有正收益,管理人也赚不到钱。同样地,在市场高涨到一定程度之后,私募基金也会采取更谨慎的态度,考虑是去追求更高的收益,还是确保现在的收益不会被高点的风险侵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