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后世学者费劲多方查证,庄子的生卒年代至今仍是个“谜”。梁启超说是大约为公元前375~前300年,钱穆说是公元前368年或稍后~前268年或稍后,还有人认为是公元前369~前286年。无论哪种说法,看来庄子都还算是高寿的。不过各种说法都只是推测,具体年代难以确定。
庄子的“户口所在地”是宋国的“蒙”,大概在今天的河南商丘附近。现在河南的民权,以及山东的东明、曹县,距离商丘不远,都有可能是庄子故里。特别是位于山东西南部的东明县,境内至今存有庄子墓、庄子观、据说是庄子隐居的南华山旧址,以及据说是庄子后裔集中居住的庄寨村。因此,如果确定东明就是庄子的老家,还真像是那么回事儿。
还有些学者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司马迁为庄子作传时所提到的“蒙”,应当是指今天安徽北部的蒙城。另外,还有些学者根据他们对“蒙”所属国家的考证,认为庄子可能是楚国人,或者是齐国人,或者是鲁国人,或者是魏国人。
我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庄子是宋国人,故里在商丘附近。可能安徽的学者更愿意认庄子为老乡,说他是蒙城人吧。其实,由于历史时代的变迁、古今地名的更迭,我们已经很难确定现在的哪块地方就是当年庄子的“户口所在地”。
这些年时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掘历史资源,推销“文化旅游”,争相充当名人故里的闹剧不断发生。例如,为了抢老子的“户籍”,河南的鹿邑和安徽的亳州就发生了争执,甚至连中央电视台都曾播出过内容前后矛盾的节目。同样,死了两千多年的庄子也不可能安宁,关于他的“户籍”归属问题,今后可能还会有争论。
庄子的姓名,《庄子》书中和司马迁都只是说他姓庄名周。可是,唐代又有人弄出庄子“字子休”的新说法,并且,当时还有位大学问家言之凿凿,提出这是司马迁讲的。大概是由于符合中国人姓名习惯(有名有字)的原因吧,唐代人的新说法广为后世接受,以至于到了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便在《警世通言》第二卷《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中,写道:“话说周末时,有一高贤,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邑人也……”
然而,查遍《史记》,太史公何尝这样说过?而太史公之后的《汉书》介绍庄子时,也只是说他“名周,宋人”,并未说他“字子休”。连司马迁都不知道的事儿,六百多年后的唐代人又怎么可能知道?进一步,不要说汉代的司马迁了,再向前查查《庄子》原文和其他的全部先秦古籍,也根本没有谁提到过庄子“字子休”。因此,唐代人的新说基本可以断定是瞎说,后来人更是跟着瞎起哄。
庄子的家庭结构,大体上算是完整、正常的,虽然我们不清楚庄子的父母是谁、祖上如何。
《庄子》书中提到,庄子的老婆去世了,他的好朋友惠施前去吊唁,到那儿一看,庄子却正坐在那儿敲着盆唱歌呢,他不仅一丁点儿悲伤都没有,甚至好像还很高兴。于是,惠施就批评他说:你老婆跟你这么多年,为你生孩子、养孩子,多不容易!现在她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怎么竟然还能自己给自己伴奏着唱歌呢,真是太过分了!
从这个故事可知,庄子再怪再高,却不能免俗,他终归还是个有老婆、有孩子的居家男人,而不是独自在山林中隐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可叹的是,直到他老婆死了,我们才知道这一点。冯梦龙后来说庄子一生先后娶妻三位,最后一位“肌肤若冰雪,绰约似神仙”,还差点红杏出墙,这就纯属小说家逗读者开心的胡扯了。
至于庄子老婆、孩子的名字,老两口有几个孩子,乃至他们的后代情况等问题,现在看来,却又成了有头无尾的“谜”。这与人丁兴旺、香火不绝、家谱完备的孔老夫子,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来,当异端与当圣人,历史所给的待遇就是不一样!
顺便说一个与此有关的趣事。上面提到,山东东明县菜园集乡的庄寨村,被不少学者推断为庄子后裔的聚居地。因为,村中的庄氏族人历来都认为,他们的先祖庄子生于公元前369年农历二月初九,逝于公元前286年农历八月二十四,因此族人有“二月祭生,八月祭死”的习俗。这一祭祖习俗历代沿袭不绝,而且每当祭祀时,其他省县的庄氏家族也派代表来参加。该村还藏有1950年续修的《庄氏族谱》,记载着庄子第五十四世至七十八世后裔的繁衍分支情况(原有的第一世至五十三世族谱下落不明),共涉及包括庄寨村在内的约5000人。如果这些人果真都是庄子基因的现代继承者的话,那么,看来庄老夫子的后世人丁还很难说不兴旺。当然,跟庞大的孔子家族相比,这区区5000之众不过只是“九牛一毛”,——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孔氏家谱收录人数已过10万;1937年,由“衍圣公”孔德成主持编修的族谱,共收录56万人;而到了孔子诞辰2560周年,即2009年重修的家谱中,入谱的孔子后人更是超过200万!从1950年的不足5000人到2009年的超过200万,59年间,庄子他们家的人再怎么努力,我想也绝对赶不上孔子家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