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斶为何不肯前来(1)

毛泽东在50年写下一首词:“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新纪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毛泽东在这首词中表达什么思想,我们姑且不论,倒是这个“颜斶齐王各命前”的典故引起我的兴趣。这个典故,出自《战国策》中的《颜斶说齐王》篇。齐王就是齐宣王,而颜斶是齐国的一个隐士。何谓隐士?隐士就是很有学问,又不肯做官,但又名气很大的人。普通人尽管一辈子没做官,也成不了隐士。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齐王召见颜斶,颜斶在离齐王很远的地方便站住了。齐王不太高兴,说:“请你走到我面前来。”颜斶不慌不忙地说,“大王,请你走到我面前来。”颜斶的话,不但让左右的人愣住了,就连齐王也大惑不解,我是大王,你是布衣,怎么敢让大王走到你的面前,这也太没有规矩了,太不知天高地厚了。然而颜斶却有自己的解释,他说:“如果我走上前,那就是贪慕权势;而大王走上前,却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做一个贪慕权势的人,不如让大王做一个礼贤下士的人。”齐王见颜斶说的很有道理,便转怒为喜,并许以富贵,让颜斶留在自己身边做官。但是颜斶不干,飘然离去。

好一个颜斶!过去每每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都为颜斶的精神所感动,这才叫知识分子,这才是一条汉子。颜斶不畏权势,不慕名利,视权势若粪土。这样的人,古往今来,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常说,鲁迅的骨头是硬的。为什么硬?就是因为他不向统治者屈服。为什么不屈服?就是因为他不把统治者给的那个官当一回事。如果当回事了,就必须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奴颜婢膝,生怕丢了乌纱帽。想想自己,看看颜斶,真是羞愧难当,能不汗颜?

但是,仔细想来,颜斶的做法我们只有羡慕的份,却千万不要向他学习。如果哪位领导请你过来了,而你却在那里摆架子,让领导晒干,领导一定会很生气的。就像现在很流行的那句话一样,“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其实我们也不必把颜斶看得很神秘,没什么了不起,这不过就是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罢了。颜斶是隐士,身处体制之外,不需要齐王给他发工资,不想让齐王给他一官半职,所以可以摆摆架子,抖抖威风。而一旦你误入歧途,进入体制之内,你的骨气便顿时全消。你得小心翼翼,你得战战兢兢,你得诚惶诚恐,你得仰人鼻息。你说你不想依附权势,你说你要保持人格独立,但是,历史上多少比你还想保持人格独立的人都不保持独立了,多少比你还想不依附权势的人最后都依附权势了,你比人家多什么呢?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推行科举后很得意地说过一句话:“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天下的英雄豪杰都掌握在我的手中,都在体制之内,都服服帖帖,想叫他们怎样,他们就怎样,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合我意的,就让他升官,不合我意的,就把他贬职,再不听话的,就把他杀头。

知识分子历来清高,但是,这种清高是自视的清高,别人不但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反而一有机会,还要故意向你的清高挑战,杀杀你的威风,让你在权势面前,放下架子,低下高贵的头。所以,这些体制外的人,一旦进入体制内,就必须尽快熟悉体制内的规矩,不然就要处处碰壁,就要犯错误,就要挨批评,就要不停地检讨,甚至被杀头。秦朝统一天下之后,那些知识分子们以为自己有学问,不把秦始皇放在眼里,所以必然招来杀身之祸。清朝的文字狱,其实也都是这么一会事。

所以,齐王在颜斶面前表现出谦恭的样子,暂时礼贤下士了,“近前”了,屈尊了。但是,士子们千万不要当真,因为那时你们还没有“尽入彀中”,你们对他还有一些用处。然而,一旦真的成为体制中人,好吧,就要对你的进行思想改造,就要在灵魂深处闹革命,直到你见了齐王心服口服,山呼万岁为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