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痛快归痛快,到底,晴雯的“意气用事”以及“不加掩饰的反抗精神”还是引起了众人的怨恨,从上面的王夫人,到下面的袭人、王善保家的,统统都对她产生了不满。她不加掩饰的直白,在她们眼里,就像是一颗毒瘤,大大的坏着事,唯有连根铲除才可以解恨。像她这样没心眼的姑娘一旦碰到心胸狭窄、满肚子坏水的奴才便只有死路一条了。
当王善保家的在一个爱子如命的封建贵妇面前添油加醋地将晴雯描绘成一个带坏宝玉的“狐狸精”时,当袭人在王夫人的耳旁念叨着须防越轨之事时,晴雯这样的“美人儿”接下来会有怎样的下场我们的心里就都有点谱了。在极为关注宝玉成长环境的王夫人眼里,晴雯自然而然地成了横竖都不顺眼,一定要除去的眼中钉,这便是她付出的代价。
晴雯的伶俐以及手巧,让贾母很是喜爱,将她放到宝玉房中的意思也很明显了。相对于袭人来说,其实晴雯拥有的要比她多得多,她有贾母撑腰,有宝玉宠着惯着,还有袭人远比不上的姿色与聪慧,也许正是因为拥有的太多,所以她才对自己的未来有太多的安全感,一点也不肯委屈自己,不肯向强势力低头,更不屑使用技巧,完完全全地闭着眼睛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她的随心所欲以及长得同很不入王夫人眼的林妹妹颇为相似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她所持着的安全感被王夫人这把利剑越过贾母削得七零八落。
她先是被王夫人唤去狠狠地尖酸刻薄了一番,尔后又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了凤姐等人的搜箱检查。招了人忌恨,晴雯惨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她根本没有立足之地,更何况是阶级观念森严的大观园呢,她宁折不弯的性格,也使得她连奴才也做不成了。她的处境一如画里描述的“乌云浊雾”那般险恶,而她的遭遇更是一塌糊涂。她在“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被王夫人拖下了炕,在病歪歪的时候被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只能在她那个不成器的姑舅哥哥的又破又脏的家里凄凄惨惨地死去。
原本,她的人生应该是一副上好的牌,光鲜亮丽,如果小心谨慎,好好经营,必然可以稳操胜券,但她最终却连那满堂彩的影子也不曾看到。
晴雯之死的重点在一个“屈”字上,“只是一件,我死了也不甘心的。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耽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当日也另有个道理”。对于这样的“屈”,她断不愿白白地应了那名,于是她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将自己的指甲剪下来送给了宝玉,而且说:“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耽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这是她最后的抗争,至死,她也要死而无恨,绝不委屈自己。
其实,聪明灵巧的晴雯,对于自己的下场定不会是一点不知的,她既能够看透自己的难逢,也必能够隐隐约约感知到自己的将来。但是,能够怎么样呢?该来的总是会来。
如果她晓得了自己的下场却还是不愿意“委屈”自己,如果她内心里一点也不愿意改变这下场,那么,她的“恣意妄为”就是端平了心态好好地享受这活着的过程。如果她果真是这样,抱着这样的心态,那么她才是整个大观园中早早地便“悟透”的那一个。也只有她,才可以完全地活出自我,将各等任性上演得痛快淋漓,既满了自己的心,也爽了我们这些旁人的意。
曹雪芹对于这样一个一等一性格的丫头,自然也有着极度的偏爱,但是他的爱却太吝啬,他给了她爱,却未给予她眷顾,让她出现在了金陵又十二钗之首,也让她早早地丧了命。她虽然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丫头,但是最终死于非命的结局却硬生生地把人的心搅得撕心裂肺般地疼痛。
封建社会早已处于末世,四周皆是风雨飘摇,这样的动荡之中,像王夫人这样的贵族阶级们都感觉到了即将来临的危险,他们不甘心如此沦落于残酷的面前,于是不顾一切地苦苦挣扎,所有的反抗都是从整个家族内部开始,于是,有着鲜明的反抗意识的晴雯便首当其冲遭到了迫害。如果说王夫人她们的迫害只是消灭了晴雯的肉体的话,那么自始至终宝玉的沉默、懦弱则消灭了她内心最后一丝希望的火焰。她对他,那么多的爱,然而,于他,却像是一场游戏般,可以随意地戛然而止,抽身而退。她的祸皆因他而起,而他却还是什么都做不了,或者什么也不愿做。
这仅仅是一个十六岁的生命,在死的时候她一声一声地呼唤着自己的娘,这简直让人泪如雨下,倘若,不是对世间彻底地失望,对人情过于绝望,她又如何会呼唤一个连名字、面貌都不记得,也从未在她的生活当中出现过的人呢?
在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她用自己的方式给人的记忆打上了一个深深的烙印,也给黑暗无比的大观园注入了一丝光亮,虽然那光亮暗淡渺小无比,但却是比没有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