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部队的侦察兵必须精通化装渗透、判图行进、侦察和情报搜集、冷兵器格斗、轻武器射击、爆破……教官哈峋在训练方面表现出了无可争议的重要性,他将他在步兵分队侦察和战斗方面的一身本事,都尽量传授给了其他官兵。特别宝贵的是,他向新队员传授了101部队和伞兵部队越界作战的经验,而这正是他们所缺少的。在一些方面,哈峋有时甚至比阿尔侬对士兵的要求更为严格。阿尔侬要求士兵能够掌握他们在战场上可能找到的一切武器,而哈峋则进一步命令他们必须能用这些武器进行最熟练和最准确的攻击。在行军的时候,身有残疾的哈峋,比部队里身体最好的小伙子都走得更快和更远。他的学员认为,他所做的已经超出了人身能承受的极限,而他对此的解释是:如果说,在沙漠的烈日下武装行军50公里而不准喝水,是一种残忍的训练方式的话,那么,在敌国的领土上武装行军100公里而得不到一粒水米,则是一种几乎注定要出现的情况,262部队的每一个官兵必须要能够毫无痛苦地承受这一切。而他本人就曾带领伞兵侦察连的部队,创造过连续行军200公里的纪录。此外,由于阿尔侬的努力,部队得以和以色列空军的第一支直升机部队进行协同训练。因此262部队也成了全军中最先掌握了利用直升机进行机降、侦察、攻击和撤离的部队。
在所有这些训练中,最为别致的一项被称为“解放”,就是说,乘夜间潜入附近的“基布兹”村庄,偷偷地解放老百姓关好的羊和鸡……然后再摘一些水果蔬菜,把它们带回驻地吃掉。有时这种“解放”行动是作为夜间野外识图训练后的一个即兴节目,后来在更多的时候则是专门训练项目。阿尔侬认为这种行动是训练夜间渗透的绝好方式,队员们也的确从中磨练出了一副来去无踪的身手。后来,营里一个机灵的小个子兵埃胡德·伯鲁格将这一点发扬光大,“解放”到北部军区司令的头上去了――偷了这位将军座车的汽油。由于后来这位小个子兵改名为埃胡德·巴拉克,成了一个尽人皆知的人物,这个故事也变成了在以色列国防军中代代流传的趣事。
1965年,未上完中学的巴拉克通过自学,同时考取了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和海法工学院。他找到阿尔侬,告诉他自己决定退伍。巴拉克的理由是:以色列看来很快就要与周边国家和解,军队已经不再是寻找挑战的年轻人应该呆的地方了。他甚至对阿尔侬描述出一幅十分乐观的前景:“再过13年,我就可以带着儿子去黎巴嫩滑雪了。到那时,以色列需要的最后一种职业才是军人。”尽管阿尔侬对此坚决反对,巴拉克还是离开了军队。这使得阿尔侬非常生气。此后的两年中,他不肯直接与巴拉克进行任何联系,连个电话都坚决不打。但与此同时,他几乎是不断地派出手下所有和巴拉克有交情的人去游说他回来。两年后,“六天战争”打破了巴拉克的求学梦,他以预备役身份回到侦察营参战。战争结束后,他决定重新加入现役。然后,他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与阿尔侬见面。
巴拉克任营长期间是侦察营行动最为活跃的时候,虽然这一时期他指挥的绝大多数行动直至今天仍未解密,但仅从3次见诸公开报道的行动中,人们完全可以看出这位指挥官大胆而又缜密、果断而又灵活的指挥艺术。这3次行动是:1972年卢德机场反劫机运动,巴拉克和他的战友们开创了世界反恐怖作战史上的首次反劫机成功战例;同年底,他又指挥部队在黎以边境地区设伏,活捉了5名叙利亚高级军官,用于交换3名被俘的以军飞行员,行动代号是“板条箱”;第三次是震动了整个中东的“少年之春”行动,基本上消灭了“黑九月”的领导层,直接导致了这个狂热组织的迅速消亡。巴拉克离开侦察营时,胸前已经挂上了四枚奖章和一枚勋章,这是以色列国防军的最高纪录,至今无人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