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上,重复定律认为,任何的行为和思维,只要你不断地重复,它就会不断地加强。在你的潜意识当中,只要你不断重复某些行为,它们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进入你的潜意识,最后变成事实。中国有句话叫“熟能生巧”,这里的“巧”其实是不断重复练习的结果。
重复定律给我们的启示启示1:重复练习,养成好习惯
有个家长对幼儿专家说:“我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我们最应该注意孩子的什么心理?”专家给出的答案是“重复心理”。专家说,老师为了让学生写好一个字,会要求学生写几十次;为了让学生背下一篇课文,会要求学生一次次地朗诵。这就是重复性练习的意义。
然而,孩子喜欢关注新鲜、刺激的事物,不喜欢做重复的事情。当孩子写两三遍时,他们还能做到认真、仔细,而当要求孩子重复20次时,孩子就会敷衍了事了。怎么办呢?这就要求父母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传递心理学上的重复定律。
有位母亲下班后,习惯性地打开报纸浏览起来,其中有篇文章引起了她的共鸣。题目是《向孩子传递“重复定律”》。读完这篇文章后,她决定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重复练习。孩子有一件毛背心,共有4粒纽扣,刚开始他只是好奇地看着母亲帮他扣。慢慢地,他想自己来试试,可是怎么弄也扣不上来,于是生气着急,并表示再也不扣了。母亲耐心地教他,把扣扣子的动作分解开来,先让孩子学着扣一粒扣子,过了几天再教他多扣一粒。
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母亲还和孩子比赛,看谁扣扣子的速度快。就这样,经过一个月的重复练习,孩子能够熟练地扣好4粒扣子。其他衣服的钮扣他也能扣好。这位母亲说:“记得孩子第一次扣好扣子时,非常兴奋,说 我成功了 。看着他陶醉的样子,我也被感染了 ”
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主要是通过让孩子重复练习来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重复定律对孩子的成长和好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父母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小事向孩子传递重复定律,比如,要带孩子去公园时,父母可以问孩子:“我们怎么才能到公园?”孩子会回答说:“走呀。”父母可以说:“对呀,就是一步一步地走。”孩子回答“对”,父母可以继续说:“一步步地走,迈左脚,再迈右脚,这样不停地重复,我们就能到达公园。”
教孩子写字的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想把字写得漂亮些,就需要不断练习,只有重复地写,才能写好。”母亲在切菜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试着切一下,然后问孩子:“你为什么切菜慢,而妈妈切菜快呢?”孩子可能会摇头说不知道,母亲可以告诉孩子,“因为妈妈经常不断地重复切菜,从而由慢到快呀。”
对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不必在意孩子有没有听进去,有没有听明白,因为这也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期望孩子一次就听明白,一次就听进去是不现实的,只有不断重复,才能使孩子接受父母传递的信息,进而让孩子实现学习的不厌倦。
启示2:有效的重复,助你破茧成蝶
有人说,世界上就怕“重复”,一件不经意的事,重复做,最终会不简单。重复对一个人来说,也许是厌倦,也许是享受。在没有目标的人眼中,“重复”是漫无天日的煎熬,在有目标的人眼中,重复是迎接光明之前的短暂的黑暗。在重复中,我们可以获得经验,在重复中,我们的人生会发生蜕变。经过不断重复,我们就能破茧成蝶,我们的人生将会得到升华。
列文·虎克是一个看门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放大镜能看清小东西,非常神奇,于是他到眼镜店去买放大镜,但被昂贵的价格吓得扫兴而归。恰好他看到磨制镜片的人在使劲地磨着镜片,制作过程并不神秘,只是需要仔细和耐心罢了。于是列文·虎克也开始磨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