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博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约法三章”,针对每一阶段他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设置“约定”。(“约定”不同于“规定”,“规定”有强制的意味,孩子会有针对自己之感。而“约定”体现的则是平等协商,不只针对孩子,更是针对家庭成员的所有人。)
记得博博四五岁的时候,有一阵他突然变得很自我,毫不知道如何去尊重他人 进他人房间,从不知道敲门;拿家里其他人的东西,从来不知道询问;有几次还没等大人上桌吃饭,他就已经开始大快朵颐了
更有一次,为了修理自己的玩具车,他没有经过爸爸的同意,就私自撬开爸爸的抽屉,把爸爸那一套精密的修理工具拿去用了,鼓弄了大半天,玩具也没修好,他就把这事给忘记了,玩具和工具都胡乱地丢在了地上 待到爸爸发现,刚想批评他几句,没想到他却以更快的速度反驳道:“谁让你上班不在家呢,等你回来就晚了。”
孩子出现了“太自我”“不懂得尊重”的苗头,自然是不能任其自然发展下去的。于是,在和博博父母商议后,我们决定设立这样一条“家规”:长期设立“约法三章”这一规章制度。找了一个闲暇的时间,爸爸妈妈和博博一同坐下来,对家庭成员的行为确立了一些“约定”。具体内容和条款如下:
约法三章
第一,博博在进入父母房间之前应先敲门,父母进入博博的房间也需征得博博的同意。
第二,不经别人同意,不可擅自取用别人的物品。
第三,用餐的时候,一定要等家人到齐后才开始。有客人来拜访,应先请客人上桌用餐。
双方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和约束。
注:违反约定的人,要承担后果,并接受一定的惩罚。爸爸妈妈违反,罚爸爸妈妈道歉,并在周末的时候带博博去动物园玩;博博违反,除检讨外,取消其当天半小时看动画片的权利。
立约人: ××××(双方签字)
签字同意后,“契约”贴在了家里墙上最醒目的一个地方。一段时间过后,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了,博博变得比以前懂事多了,有时即便父母不提醒,也能完全做到遵守约定。再后来,当博博的这个问题渐渐消失,这个契约也就宣告取消了 之后的日子里,针对出现的写作业拖拉、不讲究卫生等问题,也做过相关的类似的约定,效果依然十分不错。
为什么小小的一纸契约,就能产生如此的奇效呢?事实上,这主要还要归功于“约定”在孩子内心中所产生的自我约束力。就像我们成人一样,比如某条文规定,上车要排队,于是人们心中就会自动产生“排队”的概念,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习惯。
人的内心,都有一个这样的自我约束功能,只是没有外界因素的触发,没有得以开启罢了。对于孩子来说,“契约”恰恰就起到了这个“触发”的作用,让孩子内心的约束力“一触即发”。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养成了诸多的良好行为习惯。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家长在与孩子“约法三章”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条例不要太多,以三条或不超过三条为宜,最好属于同一类别;(这一点,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2.一定要落实在纸面上,不要口头协定,这会令约定多上几分神圣感、不可僭越感;
3.一定要把契约贴在墙上,以强化契约的约束性,对孩子产生更为长效的作用。
4.规则一旦建立,就应该坚持,即使孩子哭闹也绝不妥协,否则家长的威严和诚信将在孩子眼中荡然无存。
只要家长能够认真严格执行,相信这个“约法三章”,同样会给你带来教育的惊喜。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孩子的成长过程是非常奇妙的,从一无所知的一张白纸,到学会了说话、走路、做事,甚至有了自己的思想 这真是一个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在促使着孩子在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究竟是哪些因素,在促使着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想,来自成人的规范与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最初,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