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绝不夸聪明(2)

选择。

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责任在谁?难道是孩子的错吗?自然不是,错依然是在我们家长。男孩是开朗的,是爱创造的,是喜欢表现自己的,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他们最初的目的也并不是以此博得家长的表扬。但当家长的曲解了孩子的意思,用最简单也是副作用最大的“聪明”去应付孩子时,孩子的思维也就开始误入歧途了。

针对博博出现的问题,我和家人认真的讨论分析后,得出了这样一个教育共识:增加有益的表扬,减少有害的表扬。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绝对杜绝“聪明”的表扬,哪怕是有亲戚朋友这样说,也要及时制止。

其次,多表扬一下孩子的努力,孩子的进步。比如,对于博博的发明创造,我们会更耐心地观看,更耐心地对他说:“恩,这次比上次的确有很大进步。如果某个地方再改进一下 ”当博博做出了某道超难的题,兴奋异常时,我们会表扬说:“这都是你一直以来努力的结果,继续努力哦。” 总之,我们会想方设法用各种有益的词汇去替代“聪明”。一段时间下来,成效就显现出来了,博博的创作热情不仅得以延续,更对学习多了几分钻研的劲头。

在“聪明”面前及时刹住车,最终让博博的智慧得以健康发展。

中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也是我个人非常敬仰的一位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 因材施教 。”

正如先生所说的那样,养花,就要首先熟悉花木的特点,喜欢阳光的就多给它点阳光,喜欢干燥的就少浇点水,这才能养好花,开出姹紫嫣红的灿烂。养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男孩大多是性格外向的,本就富有太多的“阳光因子”,我们再用“聪明”这一阳光对他进行暴晒,也许还未等开花就先行枯萎了。这,才真真是教育的最大悲哀。

当然,男孩经常被夸“聪明”的弊端还不仅于此。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恰巧读到了这样一个“美国教育学家曾做过的实验”:

研究人员让幼儿园的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反复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多次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两种选择呢?为什么只是夸奖的语言不同,就会对孩子形成截然不同的影响呢?其实,这就涉及一个孩子的心理问题了。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孩子都是喜欢被夸奖的,受过一次夸奖就会期待下一次夸奖。经常被夸奖“聪明”的孩子,为了保住自己“聪明”的光环,便会有以下两个举动:一是耍小聪明,进一步显示自己“聪明”,这会导致他做事不用心,不能脚踏实地;二是不敢尝试和挑战难题和困难,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万一做不到,别人便会说他不聪明,有损自己“聪明”的形象。

在这两种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就会变得不愿开动脑筋,时间久了思维也会变得缓慢,孩子就会感觉自己越来越笨,并变得不敢面对困难,变得很脆弱,一旦失败就很难再振作。很多孩子小时候表现得很聪明,长大后反变得碌碌无为,多是受了“聪明之害”。

对于男孩来说,因智慧属于外露型,“聪明之害”也最深。

云晓点睛

夸奖男孩的一些窍门

1.夸奖得再具体点 描述孩子的好行为。

怎么才能让夸奖变得具体点,具有更长久的激励效果呢?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描述孩子的好行为”。也就是如实地描述孩子做事、学习的具体过程,“对事不对人”的去表扬。

比如到了放学时间,孩子准时回家,并把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面对此情此景,家长如果以前总是夸奖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那就不妨改为这样的描述性夸奖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