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严与慈的比例:5 5(2)

有专门唱红脸的。孩子犯了错误,“黑脸”批评,“红脸”抚慰,决不让他钻我们教育漏洞的空子。

那到底谁唱“黑脸”,谁唱“红脸”呢?我是这样为大家安排的:嫂子是专门的“黑脸”专业户,哥哥是“红脸”专业户,我以及我的父母都是“中立国”成员。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在工作中,我曾与无数个家庭有过深入的接触,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吸取他们失败的教训,我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养育男孩,一个家庭中必须有一个“黑脸”,而且这个“黑脸”必须既要有权威,又要让孩子感觉到浓浓的爱意。一般来讲,这个角色由妈妈们来承担最为合适。

记得我们这个协议刚刚达成之时,唱“黑脸”的嫂子对博博甚是严厉,规定饭前不能吃冰淇淋就坚决不让他吃、犯了错误决不妥协,一定要他向大家做深刻检讨 博博一度对妈妈的改变很不理解,也经常向我们告妈妈的“状”,但在学校受了委屈或是遇到了困难,他最先想起的人还是妈妈。

是的,在大多数家庭中,孩子的饮食起居都由妈妈来照顾,妈妈是爱的传递者,即使严厉一些,她们向孩子传达得仍然是爱的信息;即使妈妈一直以“黑脸”的角色出现,孩子仍然能够感觉到她们浓浓的爱意。

但如果“黑脸”的角色由爸爸来承担,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我一直觉得,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天生对爸爸有一种惧怕和排斥的情感,或者说,孩子对爸爸的感情总不像对妈妈那样亲密,也许这大多是由男性不善表达情感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爸爸还总是以“黑脸”的角色出来,这便会极大地拉开孩子与爸爸之间的心理距离。空间上的距离常常能增加孩子对爸爸的思念,但心理上的距离只会淡化亲子间的感情,甚至是引发亲子之间的矛盾。

另外,对于男孩来讲,进入青春期后,他们与爸爸的关系都要进入一个紧张阶段,他们会莫名其妙地疏远爸爸、反抗爸爸 在此之前,如果爸爸所扮演得一直是“黑脸”的角色,他们对爸爸的反抗和逆反就会更猛烈,此时爸爸如果一直与他唱反调,男孩很有可能就会因此而走上弯路。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一直都信奉这样一条原则 “严父慈母”,但在现代社会,我建议家有男孩的家庭要反过来运用 母要严,父要慈。至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如祖辈、叔叔、姑姑等,最好是站在“中立”的角度,这也是为了保持家庭教育中“严”与“慈”的比例平衡。

在从事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一直秉持着这样一个观念:教育不是某个家庭成员的责任,而是整个家庭的责任。所以我所提倡的“严”与“慈”的比例也是针对整个家庭而言的。

提到严与慈的比例,我不得不提一下我的女儿。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给她的爱永远要比对她的严厉要多一点。当然,这样表述或许有些抽象,如果非要用数字来表示,我觉得“慈”与“严”最恰当的比例应该是6:4或者是7:3。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再所难免的,在没有外力的约束下,知错不改或是明知故犯也是时常会发生的事情。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做家长的必须要表现出严厉的一面,才能既给予孩子外力的约束,又适时地树立自己的权威。但对于女孩来说,她们那小小的心灵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家长太过严厉,她们很容易就会感觉不到家长的爱。所以,对于女孩,为了她们的健康快乐成长,家长的所给予的爱永远要比严厉多一点。

但这个比例对那些淘气的男孩并不适用,对于男孩的教育,我一直主张“严”与“慈”的比例是5:5。这并不是说男孩不需要家长的爱,我只是在表明,对于这些精力旺盛,更爱调皮爱捣乱的男孩来说,“严”要适当的多一些。当然,这里的“多”只要相对于女孩的教育而言的。实际上,如果“严”与“慈”的比例真的达到的5:5,男孩的表现就会越来越可圈可点。

5:5到底是怎样一种概念呢?在这里,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