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悲伤之余,项羽也增加了更多的责任感。叔叔项梁在的时候,什么都靠叔叔庇护,甚至说整个家族都靠叔叔一个人撑着。今天叔叔不在了,项氏家族的希望都落到了自己的头上,自己不努力怎么能行?必须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总是这么沉默下去。一定要找机会,把兵权夺回来,重振叔叔留下的基业,继续自己立志图秦的理想。他不能让爷爷项燕失望,不能让叔叔项梁失望,也不能让项家人失望。
面对楚怀王的排挤和打压,项羽既服从又不甘心,然而为了尽快实现灭秦的夙愿,项羽屈尊做了宋义的副将,并且积极地为宋义献言献策,可是宋义不懂军事,又从未领过兵打过仗,最终二人发生了严重分歧,那么面对宋义的傲慢无理,项羽又是如何应对的呢?这里体现出了项羽怎样的做事智慧呢?
就在项羽暗中下决心夺回兵权的时候,机会来了。项羽和宋义之间就北上救赵的问题发生了分歧,这种分歧促使项羽下定了杀宋义夺兵权的决心。
事情的发展是这样的。
宋义率领大军北上救赵,走到安阳这个地方,他不走了,并且,一停就是四十六天,搞得将士们都很奇怪。
项羽对宋义说,现在秦军攻打赵国的战事很急,我们现在需要迅速出击,与赵军里应外合,定能打败秦军。
宋义却说,现在秦军进攻赵国,应该先让秦赵相争。如果秦军胜了,也必然会疲惫不堪,那个时候再进攻也不迟。如果赵胜了,立即西向攻秦,因为楚怀王有约,先入关者为王。我们不能把这个好机会白白送给刘邦。这是一种典型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思维逻辑。
但是,项羽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秦和赵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赵国刚刚成立,力量还很弱小。以秦的强大力量进攻新建立起来的赵国,胜负根本没有悬念,现在趁着赵还没有被攻破,应该联合救赵的各路诸侯,与被围困的赵军内外夹击,迅速攻秦,这样才有胜利的可能。如果秦一旦消灭了赵国,楚军根本就没有胜利的机会。
宋义听了项羽的建议之后,很不以为然。宋义对项羽讲,打仗斗狠我不如你,但是,要讲究用兵、讲究策略,你项羽就不如我宋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