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1)

每种文化都有其特色。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部落包裹着动物毛皮,吃着鲸鱼的肉和油,他们和东南亚的农夫几乎没有共同点,因为农夫的穿着必须要适应热带?候,吃的主要是他们自己田里种的稻米。文化必须适应当地的情况,例如气候、科技水平、人口,以及地理环境。这些文化因地制宜的情况,几乎出现在所有的文化要素中,包括规范、奖惩、价值观和语言。因此,虽然有求婚和宗教等文化的普遍性的存在,但在世界的许多文化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即使在一个国家中,平民中的某些人也会发展出与主流社会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

亚文化

竞技表演的西部牛仔、退休社区的居民、近海钻油平台上的工人,这些都是被社会学家称为亚文化的例子。亚文化(subculture)是指社会某一部分人拥有与?流社会不同的民德、民俗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亚文化可以被视为在主流文化中存在的一个子文化。拥有许多亚文化是像美国这样的一个复杂社会的特征。

亚文化的成员参与主流文化的生活,然而,他们同时也有非常独特的行为模式。通常,亚文化会发展出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隐语(argot),也就是他们专门的语言,这种语言与主流社会有所不同。那些参加跑酷运动的运动员(一种联合了向前跑步、围栏跳跃、有墙壁的撑杆跳、水屏障,甚至移动汽车的运动),使用他们特别设计的隐语来描述他们的壮举。跑酷运动员谈论做金刚跳马(潜水式地让手臂越过墙或食品车,然后以站立的姿势着地)。他们也许会随着啲嗒声冲破各种障碍以踢倒一座墙(Wilkinson 2007)。

隐语让“自己人”,即亚文化的成员,了解带有特殊意义的词句。它也建立了圈外人不能理解的交流模式。互动论的社会学家强调语言和符号为亚文化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借此成员得以保持对亚文化的认同。

在印度,一种新的亚文化在由跨国公司建立的国际呼叫中心中的雇员之间发展起来。为了服务美国与欧洲的顾客,在那里工作的年轻男女必须能说流利的英语。但是,公司雇用他们不仅仅要求其掌握一门熟练的外语,还希望他们?印度雇员能适应西方的价值观和工作习惯,包括美国工人坚守岗位的工作节奏。作为回报,他们提供诸如西餐、舞会及令人垂涎的消费品等振奋人心的东西。重要的是,他们仅允许雇员在如劳动节和感恩节等美国假日放假,而不是在如排灯节和印度教点灯节等印度本土的节日休息。当大多数印度家庭在家里庆祝时,呼叫中心的雇员们只能看着彼此;当他们放假时,却没有人可以进行社交活动。因此,这些雇员根据繁重的工作、对西方奢侈品的领略和闲暇时间的追求,建立了一套紧密的亚文化。

逐渐地,呼叫中心的工人成为印度人批判的对象,因为其他印度?以更常规的方式生活,关注家庭和传统节日。为回应如此负面的公共观点,印度政府申明,呼叫中心所在地已经禁止学校教授英语,而只教卡纳塔克语,即当地语言。2008年初,有近300,000名学生受到此项禁令的影响。(Chu 2007;Kalita 2006)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