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诞辰事件"凸显中国人的道德理念困惑(8)

诚然,承认"腐败与制度有关",承认"根治腐败现象还要从健全社会制度着手",这是目前的社会共识。但是,如果我们不转变计划经济道德观,从而仍然认为"无私利人"、"无私利社会"才是道德,那么,我们就必然会认为,今日的腐败现象与"扩大自主权"的市场化改革有关,甚至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由此推导出的必然结论就是:要彻底根除腐败现象,就必须取消市场经济制度,"告别经济人",限制人们追求利益的自主权利,重新恢复计划经济制度。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再次承受贫困、饥饿、残酷阶级斗争、"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沿"的一切后果!

西方经济学的"道德中立说"是影响中国改革决策者陷入道德认识误区的原因之一

无可讳言,中国自1979年开始的,以"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决策,是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古典经济学)和现代微观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源配置理论"为根据的。这一市场经济理论证明,经济人以"自利"或"利益极大化"为目标的自主选择,可以形成均衡价格机制("看不见的手"),从而调节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保证社会总产出和总福利达极大值。

斯密在《国富论》中明确写道,"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在这种场合,"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自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在这里,斯密虽然肯定经济人的"自利的打算"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但不认为经济人自利是道德的行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认为,只有通过同情心,即通过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形成的对他人"合宜",或得到他人"赞同"的个人美德,或关爱他人的人格品质,才是道德。

现代微观经济学作为斯密经济思想的发展,用高等数学方法即边际分析方法,证明在私有制或自主产权的条件下,在其他外生变量一定的条件下,个人追求最大利益,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等边际原理"(边际成本=边际效用=均衡价格)。这是社会在一定资源约束下,实现社会总产出和总福利极大化的必要数理条件("看得见的手")。(详见本书第五、六章)

在道德问题上,现代微观经济学比斯密走得更远。它干脆把道德排除于经济学者的视野之外,主张建立"道德中立"的纯粹客观的市场经济理论。他们以"经济人理性自利"的假定为前提,来构建"纯粹理性"的"经济学"。在这里,"'经济人'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在现代实证科学中,所谓"假设"或"假定",是一个将要被证明的前提,如果由它推导出的结论是符合实际的,那就证明假定的前提是正确的。西方经济学既然已经证明经济人自利可以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各个市场经济国家发展经济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那么,按照中国人的想法,这就证明经济人"自利"就是应当的、合理的,从而就是道德的行为(在汉语中应当的就是道德的)。但在西方学者看来,这种应当的、合理的行为并不是道德行为。因为人的自利行为作为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正像一切生命体满足自己的需要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本性"。因此经济学从经济人自利推导出的社会利益最大化,只是一个理性判断的推导过程,并非价值判断或道德判断。所以,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经济学中不存在价值判断。" 这就是说,在西方学者看来,经济学不是研究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等价值判断或伦理道德问题的社会科学,而是一门具有严格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性质的社会科学。在现代大多数经济学家心目中,经济学只是一种类似于物理学和数学的、由一整套客观严密的演绎推理过程构成的"纯粹理性科学",是一种完全超脱或摒弃价值判断的"道德中立"的、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社会科学 。 现代市场经济学"只讲经济理性","不讲伦理道德"的自我定位,在中国著名学者樊纲发表的论文《"不道德"的经济学》(发表于《读书》1998年第6期)中作了旗帜鲜明的表达。他认为,经济学"只是在给定的(由别人给定的、由别的学科给定的,或者就是由社会给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下进行分析,它是把人们(个人或社会)的'偏好'、'口味'、'价值观'、'生活目标'、'社会公德'、'平等观'等等当作'外生的'、在经济体系之外决定的东西来看待,当作自己分析的前提条件接受下来,然后在某种(任何一种)给定的道德准则、社会规范等的范围内,进行经济分析,告诉人们如何行为、如何选择、如何决策、如何配置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增进自己的幸福;告诉人们,在目标和利益相互冲突、相互约束的个人之间,如何相处、如何妥协才能实现某种'均衡'('市场均衡'的真谛在于利益的平衡),达到冲突双方或冲突各方的利益最大化('最大化'的真谛在于'不能再大'),等等。"在这个前提下,经济学家"不妨就理直气壮地宣称:经济学家就是'不讲道德'。让人们去说话,走你自己的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