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论:变动世界中的大众传媒(16)

选 举

当代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传媒,能够让候选人直接面对选民而不需要在两大主要政党内部论资排辈产生,并通过这种方式重新塑造了美国的政治。有些观察者相信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带来了更好的结果:候选人不再是政党领袖私下里开会选出来的,不为公众所知的政治交易也难以成为确定某人候选资格的基础。美国人比以前更多地了解到候选人的主张。但是有批评家也声称媒体的宣传造势使政治活动变得越来越像体育竞技,短时间的炒作让将选民们的注意力与问题的本质脱离开来,而短短30秒的负面广告就可能让选民失去对所有候选人的信任。

“赛马”式竞选活动报道产生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是新闻机构通常要争先宣布谁是胜者,这会造成如美国2000年大选的那种情况--在选举夜布什和戈尔(Al Gore)都宣布自己获胜,这让选举结果悬而未决长达一个月之久。 其他的批评家认为媒体的报道会给一些实际经验不足的名人很大的优势,比如杰西·范杜拉(Jesse Ventura),一个前职业摔跤手当选明尼苏达州州长,而演员阿诺·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成了加利福尼亚州州长。至少,大多数评论认为在当前体制下,只有那些足够富裕(或在募集资金上有足够能力)的人,才有可能承担高度公众化的选举活动,支付上千万的电视广告费,并最终赢得选举。

传媒与受众

在传媒体系中一个相当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部分是媒体的受众。受众对传媒信息所表达的信息有决定权,他们同样也决定着某一特定的传媒产品,甚至媒体本身是否能生存。

受众是信息意义的最终裁定者

媒体化信息的生产者比如作家、编辑、导演等,可能在头脑中形成特定的信息,但是对该信息的意义有决定权的却是受众。例如在许多情况下,导演的意图是拍一部很严肃的电影,但观众却无意中发现它很有趣,这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滑稽的科幻电影中很常见。

观众对于信息意义的理解很难预测并常常变化。例如,一部20世纪70年代的情景剧《全家福》(All in the Family)中的一个叫阿奇·邦克(Archie Bunker)的人物以大谈种族主义言论而著称。该节目的制作人的意思是希望观众能对阿奇的顽固形象产生反感。但实际上有一部分观众却将阿奇视为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一个大声说出他人想法的人。这样一个本意用来暴露和讽刺顽固思想的人物,却无意中增强了一部分观众已经存在的偏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