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远见卓识(3)

什么是宽容呢?社会心理学家这样解释:“有权力责备处罚而不责备处罚,有权力报复而不加报复的一种道德心理结构。”宽容是人际关系包容性的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包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关系的好坏。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领导者所面临的交际对象,在性格、气质、经历、修养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对这些差异怎样去协调?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彼此相处中总会出现一些矛盾,对这些矛盾如何处理?聪明的领导者决不会去采取扩大差异、激化矛盾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们总是待人以宽容。

气度、度量作为一种对领导实践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不是抽象、模糊的,而是有着具体内容。首先应该是要听得进不同声音,善于采纳各种有益的意见与建议。这是关于领导特质的一个永恒话题,古老而又新鲜。说它古老,是指历史上很早以来就有人不断做出总结,加以赞美;说它新鲜,是指它对于领导者来说永远也不会过时。

孟子认为,作为统治者,喜欢听取别人意见,治理天下就会绰绰有余。纳谏、从善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在于领导者可以克服缺点,防止错误。客观世界万象纷呈,错综复杂,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领导者不是万能博士,无所不知,不犯错误。虚心纳谏、从善可以弥补领导者自己知识、经验、智力等的不足,提高谋略水平。

在领导实践中,领导者在决策时,如果完全依靠自己拟订方案,制定措施,由于客观未知因素的众多与个人能力的有限,有时力不从心。尤其在一些重大复杂问题上,更不一定能保证想出的都是最好方法。而“众人拾柴火焰高”,效果就会好得多。领导者多问、多听别人的意见,常常可以使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所制定的方法措施变得充实、完善;或者可以进行比较、选择,找出最佳方案,取得满意的效果;避免被某一意见左右,或在“自己这颗树上吊死”,单打一,一摸黑走到底。某些领导者技高一筹,谋属上乘,诀窍就在于此。

领导者虚心听取意见还可以激发灵感,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开拓新局面。在面临一些难题时,为了寻求新答案,领导者有时百思不得其解,储存了大量信息,思维达到白热化状态。随着思考的深入,也许他人的几个字、某句话就可能轻易起到激发或启迪作用,使思维的链条迅速贯通,出现飞跃,产生有益联想,使思想出现突破性飞跃,想出有创见而又可行的好办法。善于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建议,也是领导者调动下属积极性,造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生动活泼民主局面的一个重要办法。

正常人都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并且大多希望有机会表现出来。提建议、提意见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领导者如果漠然处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既浪费人才资源,又伤其自尊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结果,对他们本人来讲,轻则产生依赖性、被动性,重则离心离德;对其他人来讲,则产生连锁反应,受到不良的影响与刺激,变得灰心丧气。尤其是有见解、较能干者,对自己的期望值比较高,这种表现欲更强烈,更希望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被领导重视或采纳;如果领导者也视若无睹、充耳不闻,就会使他们难以接受,认为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更易失望、沮丧,失去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有时就是受领导者的这种情况影响的。事实证明,哪个领导者能做到,做得好,他所在的地方就会如同龙腾虎跃,热气腾腾,充满生机与活力;反之则常常万马齐喑,死气沉沉,有如死水一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对于领导绩效的极其重要性,决定了一切想有所作为的领导者都必须严肃认真地认待,努力加以实行。对于顺耳的话要听,逆耳之言也要听。

孔子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不同”,就是上下不要“一色”,清一色反而不好看,也不管用。领导者不要搞一言堂、一刀切、一锅煮,不要不准有不同意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存在;否则,就如同单调的颜色易使人厌倦,单调的味道易使人反胃一样,致使整体落败。

读书导航